灵能储存罐测试成功的第二天,江城迎来了一场淅淅沥沥的秋雨。雨丝细密,打在总部大楼的玻璃上,留下蜿蜒的水痕,将窗外的城市笼罩在一片朦胧的水汽里。实验室里却暖意融融,李哲正忙着调试灵能储存罐的灵气输出阀门,林岚趴在桌上整理昆仑山的地质资料,张杰则坐在电脑前,盯着机甲核心传输过来的数据流——核心激活度已稳定在19.5%,新增的“灵气流动轨迹模拟”功能,正缓慢绘制着龙门山区灵气脉的延伸图谱。
就在这时,马宏拿着一份皱巴巴的报纸,匆匆走进实验室,脸上带着几分凝重:“你们看这个。”报纸的头版标题格外醒目——《东海跨海大桥预计2020年通车,建成后将成全球最长跨海大桥》,配图是大桥的设计效果图,蓝色的海面上,一条白色的“巨龙”横跨两岸,格外壮观。
张杰拿起报纸,目光快速扫过正文——报道里详细介绍了大桥的建设规模、投资金额、预计工期,还提到“大桥建设面临三大技术难题:深海基础施工、强台风防护、超长距离桥面铺装”,却对“安全隐患”只字未提。他放下报纸,眉头皱了起来:“2020年6月15日,这座大桥会在通车后第三天,遭遇强台风袭击,导致主桥第12跨桥面坍塌,造成3人死亡,交通中断半个月。”
这话一出,实验室里的氛围瞬间安静下来。李哲停下手里的活,惊讶地看向张杰:“张哥,你确定?这座大桥现在还在设计阶段,你怎么知道通车后会坍塌?而且还精确到了日期和跨数?”
“2285年的历史记载里有详细记录。”张杰语气肯定,“那场事故的原因是‘桥面抗风设计存在缺陷’,强台风导致桥面共振,进而引发坍塌。事后调查组发现,设计方为了节省成本,修改了抗风支撑的参数,才留下了安全隐患。”
林岚凑过来看报纸上的大桥设计图,指着主桥部分说:“从设计图上看,主桥采用的是‘双塔斜拉桥’结构,这种结构的抗风性能主要依赖于斜拉索的强度和桥面的刚性。如果设计参数有问题,遇到强台风,确实容易出现共振——但我们现在怎么证明这一点?总不能拿着‘未来历史记载’去跟设计方说‘你们的大桥会坍塌’吧?”
马宏也皱了皱眉:“设计方是国内顶尖的桥梁设计院,背后还有多个部门背书,我们空口无凭说‘大桥会坍塌’,不仅没人信,还可能被当成‘故意造谣’,影响应对组的声誉。”
实验室里陷入了沉默。所有人都知道,这次的“预言”和之前的龙门山洪不同——山洪发生在偏远山区,影响范围有限;而东海跨海大桥是国家级重点工程,涉及数十亿投资、上万人的建设团队,一旦预言应验,后果不堪设想;但如果无法提前阻止,3条人命和半个月的交通中断,又将成为无法挽回的遗憾。
张杰看着掌心的机甲核心,核心的淡蓝色光芒微微闪烁,像是在提醒他“不能放弃”。他突然想起核心里的“历史数据”——虽然大部分加密,但“重大灾难档案”的摘要部分,或许能通过“灵气波动关联”调取出来。他集中注意力,尝试用意念沟通核心,在心里默念“东海跨海大桥坍塌事故”。
几秒钟后,核心的数据面板突然跳变,原本灰色的“历史数据摘要”选项亮了起来,屏幕上浮现出几行小字:“事件:东海跨海大桥坍塌;时间:2020.06.15;原因:主桥第12跨斜拉索锚固端强度不足,强台风(风力14级)引发桥面共振;关联灵气波动:事故前72小时,大桥附近海域灵气浓度异常下降0.3灵能单位。”
“有了!”张杰激动地喊道,“核心显示,事故前72小时,大桥附近海域的灵气浓度会异常下降——灵气浓度变化可能与强台风的形成有关!我们可以以‘监测海域灵气浓度与极端天气关联’为由,申请参与大桥的抗风设计评估,这样既能拿到设计参数,又能找到证据证明设计缺陷!”
这个提议让所有人眼前一亮。林岚立刻补充道:“我可以联系地质局的海洋地质研究所,他们一直在研究‘海洋磁场与极端天气的关系’,我们可以和他们合作,以‘联合科研项目’的名义,向大桥建设指挥部申请参与评估——这样更有说服力,不容易引起怀疑。”
马宏也点了点头:“我会向上级汇报,争取拿到‘涉密科研项目’的批文,这样我们就能名正言顺地接触设计参数,甚至进入施工现场进行监测。只要能找到设计缺陷的证据,就算不能直接修改设计,也能通过‘科研建议’的方式,提醒建设方注意抗风安全。”
接下来的一周,团队分工协作,推进“联合科研项目”的申请:林岚负责撰写项目申请书,详细阐述“海洋灵气浓度(对外称‘磁场强度’)与极端天气的关联性研究”,并附上龙门山区灵气浓度与山洪关联的数据作为支撑;马宏负责协调上级部门,办理“涉密科研项目”批文;张杰则利用机甲核心,模拟2020年6月15日前后的灵气浓度变化曲线,为项目申请提供“理论依据”;李哲则忙着改装灵气检测设备,将其伪装成“海洋磁场监测仪”,方便后续在海域使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2285年穿越现世曝阴谋阻末日请大家收藏:(m.qbxsw.com)2285年穿越现世曝阴谋阻末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