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执事,沈某记下了。”沈砺点头,将这些规矩刻在心里。
“公子眉心的枯荣印,可自由出入静心苑及山下‘百艺坊’部分公共区域。但宗门重地,如各殿主峰、传法阁、丹鼎院、炼器谷等地,皆有禁制,万不可凭印擅闯,否则触发禁制,后果自负。”执事又补充了一句,语气加重了几分。
“是,沈某明白。”沈砺再次应道。
灰袍执事见交代完毕,便微微一礼:“如此,在下便复命去了。公子若有急需,可催动枯荣印一丝气息,附近巡山执事自会感知前来。但请谨记,非必要勿扰。”说完,不再停留,转身离去,身影很快消失在廊道拐角。
沈砺站在院门口,看着那执事消失的方向,又看了看手中冰凉的苑规玉简,轻轻吐出一口气。
这玄天宗,果然处处是规矩。
他转身步入小院。院子不大,但很精致。一角种着几丛挺拔的翠竹,随风轻响。中间是一小片打磨光滑的石坪,刻着简单的聚灵符文。正面是三间连在一起的屋舍,白墙灰瓦,门窗皆是古木制成,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他推开主屋的门,里面陈设简单,一床一桌一椅,一个蒲团,墙上挂着一幅意境空灵的山水画,再无他物。但屋内灵气明显比外面又浓郁了几分,令人心神不由自主地沉淀下来。
这里,将是他未来一段时间的栖身之所了。
他走到床边坐下,感受着身体内部传来的阵阵虚弱和左臂源核的空洞感。眉心的枯荣印记散发着淡淡的凉意,勉强维持着他的伤势不再恶化,但被抽走的两滴本源髓血,却不是那么容易恢复的。
他从怀中取出那枚得自守山人寒鉴的、记录着《乾元基础心法》和《凝露诀》的白色玉简。当时情况危急,他只粗略看了《凝露诀》用于救治青儿,对那心法并未细究。
此刻静下心来,他将灵识缓缓沉入玉简之中。
《乾元基础心法》的内容远比他想像的要博大精深!它并非某种属性功法,而是一种锤炼灵识、感悟天地、夯实道基的无上法门。开篇便是“致虚极,守静笃”,强调心神空明,感应万物之气。其中包含复杂的灵识运转轨迹、观想窍门、以及如何引气淬炼神识本源的法诀,字字珠玑,玄奥异常。这绝非普通入门弟子所能接触的货色!寒鉴当时给出此物,恐怕也存了几分试探或者投资的意思?
沈砺压下心中惊讶,又看向《凝露诀》。这篇法诀相对专一,是教人如何凝聚草木精华、朝露夕霞中的生机之气,化为纯正的生机灵露,对于疗伤、滋养本源有奇效。法诀同样不凡,对灵识操控要求极高。
“正好……”沈砺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他此刻本源亏损,身体虚弱,这《凝露诀》正好可以用来尝试凝聚生机灵露,辅助恢复。而《乾元基础心法》则能锤炼他因剧变和痛苦而始终紧绷、杂念丛生的灵识,有助于稳定境界,更好地控制体内新生的、尚不驯服的冰火之力。
说干就干。他强撑着虚弱的身体,来到院中石坪的聚灵阵中心盘膝坐下。
按照《乾元基础心法》的法诀,他努力摒弃杂念,尝试放空心神,去感应周围。或许是此地灵气充沛,或许是他历经生死意志远比常人坚韧,又或许是眉心枯荣印带来的一丝宁静,他竟很快便进入了一种物我两忘的浅层入定状态。
灵识如同细密的蛛网,缓缓向四周蔓延。他“看”到了空气中漂浮的、五颜六色的灵气光点,感受到了脚下大地沉稳的土性灵气,感受到了竹叶摇曳带来的微弱木灵之气,也感受到了山间清冷的金煞之气和空气中湿润的水灵之气。
他尝试着,按照心法所述,小心翼翼地引导这些斑驳的灵气,透过周身毛孔,缓缓吸入体内。但这个过程极其艰难,他的经络刚刚重塑,还很脆弱,那些灵气一涌入便带来胀痛感。而且不同属性的灵气相互冲突,极难调和,更别提引入丹田那冰火漩涡了。
试了几次,收效甚微,反而引得气血翻涌。
他叹了口气,知道急不得,便转而修炼《凝露诀》。
他将灵识专注于院中那几丛翠竹之上,感应着其中蕴含的微弱生机之气,同时观想晨曦初露、草木含珠的景象,手掐法诀,小心翼翼地引导、凝聚。
这个过程同样不易。他对灵识的操控还很粗糙,往往费了好大劲,才能从竹叶上牵引出一丝比头发还细的翠绿生机,在空中颤巍巍地凝聚成微不足道的一小滴灵露,其中还混杂着不少杂质。
但他没有放弃,一遍又一遍地尝试。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本就虚弱的灵识消耗更快。
时间就在这枯燥的尝试中缓缓流逝。
不知过了多久,直到他感觉头脑发晕,灵识几近枯竭,才勉强凝聚出小半滴纯净程度堪忧的翠绿色灵露。
他小心翼翼地将这半滴灵露送入口中。
一股微凉、带着淡淡清香的生机气流滑入喉咙,迅速散入四肢百骸。这点生机对于他本源亏损来说,如同杯水车薪,但还是带来了一丝微不足道的舒适感,至少缓解了些许肉身的疲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烽烟淬剑录请大家收藏:(m.qbxsw.com)烽烟淬剑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