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谷场上的喧嚣持续到日落西山才渐渐平息。空气里混合着麦秸的清香、汗水和尘土的味道。人们拖着疲惫却满足的身躯,扛着农具,三三两两往家走,谈论着今年的收成和白天的趣事。
而伊家小闺女在打谷场上“露了一手”的消息,也随着下工的人群,迅速传遍了整个生产队,甚至比之前“写文章挣稿费”更加引人热议。毕竟,稿费是虚的,看得见摸不着,而能处理伤口、缓解病痛,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本事!
伊爱国和王秀娟收工回来,一路上不断被人拦住,询问自家闺女是不是真跟李大夫学了手艺,语气里充满了惊奇和羡慕。两口子一开始还有些懵,听明白后,那腰杆挺得越发笔直,脸上的疲惫都被骄傲冲淡了。
回到家,奶奶已经做好了简单的晚饭——玉米面糊糊和咸菜疙瘩。但饭桌上,话题的中心无疑是伊拉。
“拉拉,快跟爹说说,你真会看伤了?”伊爱国扒拉一口糊糊,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女儿。
王秀娟也顾不上吃饭,拉着伊拉的小手仔细看:“就是啊,你咋知道那么弄?那土法子俺们用了多少年了,真不行?”
伊拉放下勺子,依旧是那套说辞,但这次更加理直气壮,因为有了李大夫的“背书”:“报纸上画的……还有,跟李伯伯出去那次,他说的,土里有……有细菌,进了伤口会烂。腰疼那个,也是看李伯伯按过别的地方,报纸上也说,突然疼不能乱动,要轻轻按,等大夫。”
她的话语比之前流利了不少,能表达更复杂的意思,将“报纸”和“李大夫”这两个信息来源结合得天衣无缝。
伊爱国和王秀娟听得连连点头,对女儿的话深信不疑。
“好!学得好!”伊爱国一拍桌子,“以后咱家拉拉也当大夫!比李大夫还厉害!”
奶奶更是笑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儿地给伊拉夹咸菜:“俺娃多吃点,补脑子!以后当女先生!”
家庭的信任和支持达到了新的高度。伊拉能感觉到,她在这个家中的“话语权”正在悄然提升。以后她再做出什么“出格”或“超前”的事情,阻力会小很多。
夜深人静,家人都沉沉睡去。伊拉却毫无睡意。
她的意识沉浸在系统界面中。111点积分!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数字。而那个闪烁着微光的【基础急救护理(实操版)】,旁边还标注着“首次兑换8折优惠”的字样。
原价40积分,打8折就是32积分。
价格依然不菲,但对比它可能带来的价值,以及白天那两次实践获得的丰厚积分回报,伊拉觉得这笔“投资”是值得的。
掌握了更系统、更专业的急救知识,她不仅能更好地应对秋收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保护家人和乡邻,更能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巩固自己“医学苗子”的形象,为将来学习更精深的知识铺平道路。
而且,她隐隐有种感觉,系统在这个时候激活优惠,或许也是一种引导。
“系统,兑换【基础急救护理(实操版)】。”
【指令确认。消耗积分32点。【基础急救护理(实操版)】兑换成功。资料传输中……】
【传输完毕。】
【宿主当前积分:79点。】
一股比之前【基础科学常识】更具体、更庞杂的信息流涌入伊拉的脑海。这一次,不再是启蒙性的图文介绍,而是大量实操性极强的知识点:各种创伤的清洗、包扎、止血方法;骨折的简易固定和搬运技巧;中暑、溺水、触电等常见急症的家庭处理方法;甚至还包括一些最常见草药的外敷内服使用禁忌……
信息量巨大,但系统整理得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并且配有很多模拟实操的动态影像,仿佛在她脑子里放教学电影。
伊拉闭着眼睛,消化着这些知识。她能感觉到,自己的认知被迅速拓宽和深化。白天处理伤口和闪腰时那些模糊的、凭直觉和零散记忆做出的判断,此刻都有了清晰的理论支撑和更优化的操作步骤。
比如,清洗伤口最好用流动的清水和肥皂,而不是简单的冲洗;按压止血要找准动脉点;搬运骨折伤员需要多人配合保持伤处稳定……
这些知识,对于这个缺医少药的年代农村来说,堪称无价之宝。
传输过程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结束后,伊拉感到一丝精神上的疲惫,但更多的是充实和自信。
她睁开眼睛,黑暗中,眸光清亮。
有了这个,她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就能做得更专业,更有效。甚至,可以主动做一些事情。
比如……
她的目光投向窗外。秋收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天气依旧炎热,高强度劳作下,中暑和割伤、扭伤恐怕不会少。
她是不是可以,提前做点准备?
第二天,伊拉没有再跟着奶奶去打谷场。她以“想在家看报纸”为由留在了家里。
王秀娟和伊爱国只当她又沉迷学习,叮嘱了几句便出门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成六岁傻崽后我靠系统带飞请大家收藏:(m.qbxsw.com)穿成六岁傻崽后我靠系统带飞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