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香囊暗藏,风雨前夕
从西山归来后的几日,沈清辞过得格外“安分”。
她像是真的被那日“梦游”和西山“偶遇”王府车驾的经历吓坏了,越发深居简出,每日里不是昏睡,便是对着窗外发呆,连医书都看得少了,对郝嬷嬷也越发依赖,几乎到了寸步不离的程度。
郝嬷嬷仔细观察了几日,见她确实并无异状,脉象也依旧那般虚浮无力,眼底的疑虑才渐渐消去,只当那日自己真是睡沉了,而西山相遇或许真的只是巧合。毕竟,摄政王的心思,谁又能猜得透呢?或许真的只是一时兴起,赏株人参敲打一下永宁侯府罢了。
沈清辞要的便是这个效果。她需要时间消化西山所得,更需要时间等待容婆婆那边的消息。
她将容婆婆给的那个看似普通的竹制香囊贴身藏好。那“同息香”的味道极淡,带着一丝清冷的草木气息,混在她身上常年不散的药味里,丝毫不显突兀,却让她感到一种莫名的安心。这是来自外祖父和医谷的牵挂,是她复仇之路上的第一份助力。
她耐心地等待着。按照约定,每隔三日的午时,她会格外留意后巷的动静。
第一次,她隐约听到了一声极轻微的、像是货郎摇铃却又有些不同的声响,转瞬即逝。她按捺住激动,没有行动。时机未到,她不能频繁冒险。
她利用这段相对“平静”的时间,更加努力地暗中调养身体。有了医谷这个后盾,她心中底气足了不少,调配解药时也更大胆了些,加入了几味药性更强但也更危险的药材,加速拔除体内残余的“千丝绕”毒素。
过程痛苦异常,时常伴随着低烧和剧痛,但她都凭借强大的意志力忍耐下来,并完美地用“旧疾复发”、“夜不安寝”等借口掩饰了过去。郝嬷嬷请了刘太医来看,依旧说是“先天不足,需静养”,开了些无关痛痒的温补方子。
沈清辞照例处理掉那些药,心中对王氏和刘太医的恨意又深了一层。
这天,她正倚在窗边,看似发呆,实则默默运转内息,感受着体内逐渐增强的微弱气感,忽然听到院外传来一阵略显喧哗的动静。
似乎是有客来访。
很快,一个小丫鬟气喘吁吁地跑来禀报:“大小姐,老夫人院子里的翡翠姐姐来了,说是老夫人请您过去一趟。”
老夫人?她的祖母?
沈清辞微微一怔。祖母常年礼佛,深居简出,几乎不过问府中事务,前世直到她死,祖母也未曾对她有过多少关注,仿佛她这个嫡孙女不存在一般。今日怎么会突然叫她过去?
她下意识地看向郝嬷嬷。
郝嬷嬷面色平静,道:“既然是老夫人的意思,大小姐便去一趟吧。老奴陪您一同前往。”
沈清辞点点头,在春汐和郝嬷嬷的陪同下,出了揽月阁,朝着侯府东侧的“松鹤堂”走去。
松鹤堂环境清幽,种植着许多苍松翠柏,一走进去,便闻到一股淡淡的檀香味。
正堂里,沈老夫人正端坐在主位上,手里捻着一串佛珠。她穿着深褐色的万寿纹杭绸褙子,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面容严肃,眼神带着久经世事的沉淀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威严。
而令沈清辞意外的是,堂下还坐着一个人——正是她的兄长,世子沈渊。他的伤似乎好了大半,但脸色仍有些苍白,眉宇间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凝重。
见到沈清辞进来,沈渊的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一瞬,带着些许复杂的审视。
王氏并不在场。
“孙女给祖母请安。”沈清辞压下心中的疑惑,上前规规矩矩地行礼,声音细弱,带着恰到好处的怯懦。
“起来吧,坐。”沈老夫人抬了抬手,声音平淡无波,听不出喜怒。
沈清辞谢过,在下首的绣墩上小心翼翼地坐了半个屁股,垂着头,一副恭顺模样。
“叫你过来,是有件事要问问你。”沈老夫人缓缓开口,目光落在她身上,“前几日,你母亲带柔儿去白云观祈福,你可知道?”
“回祖母,孙女知道。”沈清辞低声道,“母亲心善,怜惜孙女病体,未让孙女同行,免得添乱。”
“嗯。”沈老夫人点了点头,似乎对她的回答还算满意,话锋却突然一转,“那日,他们在西山脚下,遇到了摄政王府的车驾,王爷还赏赐了一株百年紫参给你调养身子,此事,你可知晓?”
沈清辞心中一跳,来了!果然问到了这件事!
她抬起头,脸上露出适度的惊讶和惶恐:“这……孙女不知……王爷他……赏赐紫参给孙女?这……这如何使得……”她像是被这突如其来的“恩典”吓到了,手足无措地看向沈老夫人,又求助似的看向郝嬷嬷。
郝嬷嬷上前一步,躬身道:“回老夫人,确有其事。王爷仁厚,听闻大小姐受惊体弱,特赐下紫参,已交由夫人收管。”
沈老夫人“嗯”了一声,目光依旧看着沈清辞:“王爷日理万机,却独独对你这般上心。清辞,你可知这是为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涅盘归:废柴嫡女搅风云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涅盘归:废柴嫡女搅风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