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空白的,盖着最高密级印章的军令状,静静地躺在李晓宇的办公桌上。
它没有重量,却又重如泰山。
它空无一字,却又承载了万语千言。
周将军和秦振华等人,并没有催促。他们给了李晓宇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思考这足以定鼎中国未来十年精密工业格局的,惊天一笔。
所有人都以为,李晓宇会立刻召集所有专家,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讨论和论证。
然而,李晓宇却只做了一件事。
他将自己,独自一人,关在了办公室里。
整整一夜。
没有人知道,这一夜,他在想什么。办公室的灯,彻夜未熄。李建国几次想进去送些吃的,都被守在门口的警卫员,礼貌地拦了下来。
在那个安静的,只听得到自己呼吸和心跳的夜晚。李晓宇的大脑,如同一台功率全开的超级计算机,正在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深沉的思考与推演。
他眼前浮现的,不再是红星厂的一砖一瓦,也不仅仅是“双龙计划”的一两个技术难点。
而是一幅,波澜壮阔的,未来三十年,世界工业格局的演变图。
是德国工业4.0的崛起,是日本精密制造的巅峰与衰落,是美国在软件和信息技术领域的降维打击,更是中国,在一次次被“卡脖子”的困境中,艰难前行的,那条布满了荆棘与血泪的道路。
他要做的,不是解决一两个问题。
他要规划的,是让这条路,从一开始,就走在最正确,最宽广,也最具前瞻性的方向上!
……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百叶窗,照进办公室时,李晓宇终于放下了手中的笔。
他的面前,那份空白的军令状上,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却又条理清晰的,苍劲字迹。
他推开门,眼中虽然布满了血丝,但精神,却前所未有的清明和锐利。
“周老,秦总工,”他对着早已等候在外的众人,点了点头,“我写好了。”
最高机密会议室里,所有的目光,再次聚焦。
李晓宇没有念稿,他只是将那份,还带着一丝墨香的军令状,通过投影仪,展示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当看清上面的第一条内容时,在场的所有人,包括周将军在内,都愣住了。
因为,李晓宇写的,不是要钱,不是要设备,甚至不是要政策。
而是——要人!
【军令状第一条:关于建立“国家超精密制造中心”人才战略特区的请求】
“我请求国家授权,允许本‘中心’,在人事制度上,进行特殊试点。”
“第一,建立以技术贡献为核心的,全新的薪酬与股权激励机制,打破论资排辈的桎梏。”
“第二,我请求中组部、教育部、中科院联合授权,每年,从全国所有985、211重点工科院校,以及各大科研院所,为本‘中心’,定向输送不少于一百名的,最顶尖的应届毕业生和青年学者!”
“我们要用最好的待遇,最广阔的平台,把全国最聪明的大脑,都吸引到这里来!人,才是一切的根本!”
周将军看着这一条,眼中,爆发出无比赞许的精光!好小子,一开口,就抓住了最核心的要害!
紧接着,是第二条。
【军令状第二条:关于构建“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工业园区的请求】
“我请求国家支持,以红星厂为核心,在江州市,规划一片不少于五平方公里的土地,建立一个集‘特种冶金、精密铸造、光学传感、伺服电机、数控系统’等于一体的,‘国家级超精密工业产业园’!”
“我们不仅要自己会‘做饭’,我们还要自己会‘种地’、‘炼铁’、‘织网’!我要将所有核心配套产业的命脉,都牢牢地,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如果说第一条是高瞻远瞩,那这第二条,就是气魄惊天!他要的,已经不是一个工厂,而是一座城!一座属于中国自己的,“精密工业之城”!
秦振华看着这条规划,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他知道,一旦这个产业园建成,其产生的能量,将是无法估量的!
最后,是第三条,也是最核心,最让在场所有人,都热血沸腾的一条。
【军令状第三条:关于“双龙计划”暨中国工业母机技术发展的“三步走”战略规划】
“第一步(1-2年):固本培元。”
“完成‘双龙’产品的全面量产,实现年产五千台电主轴,一万根滚珠丝杠的产能。在所有军工领域,彻底替代进口,并开始向民用高端市场推广。”
“第二步(3-5年):开疆拓土。”
“在‘双龙’技术的基础上,整合数控系统、伺服电机等核心技术,研发并量产出,中国第一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三轴、四轴高精度数控加工中心’!”
“第三步(5-10年):问鼎天下!”
“集全国之力,向工业制造领域的皇冠,发起总攻!研发出,我们国家自己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90:从工业母机开始请大家收藏:(m.qbxsw.com)重生90:从工业母机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