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震的怒火如同积蕴已久的火山,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平息,反而在猜忌和恐惧的滋养下愈演愈烈。林逸的“被灭口”和那份“意外”发现的密信,如同两根毒刺,深深扎入他的心肺,让他彻底坚信皇帝已对他起了必杀之心,且正在暗中进行着一场针对他的全面清算。
国公府的气氛并未因昭阳的“病弱”而真正缓和,反而呈现出一种外松内紧的诡异态势。明面上的守卫似乎恢复了常态,但昭阳能清晰地感觉到,那些看似寻常的洒扫仆役、巡逻护卫眼中,多了一种更加隐晦和警惕的审视。她知道,高震并未完全放下疑心,只是暂时将她归类为“可利用的棋子”和“需要监控的变数”,而非首要铲除的目标。
这正合她意。
她继续扮演着受惊过度、缠绵病榻的柔弱形象,每日汤药不断,脸色苍白,言语轻微,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她不再试图打探任何消息,甚至对院外的事也显得漠不关心,整日只是对着窗外发呆,或是誊抄一些安神静心的佛经,十足一个被残酷斗争吓破了胆、只求自保的深闺妇人。
这份“安分”和“脆弱”,通过无数双眼睛和耳朵,源源不断地传回高震那里,进一步麻痹着他的警惕。
然而,在这看似波澜不惊的凝香苑内,昭阳的头脑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着。她像一只最耐心的蜘蛛,静静地蛰伏在网中央,感知着从各方传来的、最细微的振动。
清婉是她最重要的耳朵。尽管出入受限,但每日采买食材、领取份例时,总能从其他仆役的窃窃私语、管事嬷嬷的抱怨牢骚中,捕捉到只言片语:
“听说了吗?国公爷又驳回了陛下关于漕运案结案的人选…”
“兵部李侍郎昨夜被国公爷叫去外书房,训斥到半夜才出来,脸色难看得紧…”
“宫里又赏东西来了,说是给公主压惊,可那太监的脸色,啧啧…”
“城外西大营好像调动频繁,也不知道怎么了…”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经过昭阳的拼凑和分析,逐渐勾勒出外间局势的轮廓:高震与皇帝的对抗已从暗斗转向明争,双方在朝堂上寸土不让,人事任免、政策推行处处掣肘。高震凭借多年经营的军政权势,暂时还能压皇帝一头,但皇帝似乎也在暗中积蓄力量,并不甘示弱。那所谓的“宫里赏赐”,不过是皇帝故作姿态的安抚和试探。
而更让昭阳注意的是关于军队调动的模糊信息。高震开始频繁调动他的嫡系部队了?这是防备,还是…准备?
与此同时,那条几乎沉寂的“梅花”渠道,终于再次传来了北国的讯息。这一次的信息极其简短,却字字千钧:
“帝忌日深,高渐躁,急则生变。稳之,引之,促其决。边军佯动已备。”
北国给出了明确的指令:继续稳住高震,加深他对皇帝的忌惮,引导局势,促使高震与皇帝尽快摊牌!同时,北国边军的佯动部署已经完成,随时可以策应!
昭阳心中凛然。父皇和北国朝廷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甚至期盼着南靖内乱的爆发!而她,就是点燃这根导火索的关键人物。
如何“引之”?如何“促其决”?
直接挑拨离间风险太大,容易暴露自身。她需要更巧妙的方式,让高震自己做出错误的判断,逼皇帝率先出手。
她将目光投向了那个几乎被她遗忘的棋子——王勉之。
这条毒蛇,自从献上账册、间接搞垮柳家后,似乎一直在高震麾下安稳度日,凭借其阴狠和机敏,倒也混得不错。是时候再让他发挥一点作用了。
她再次通过清婉,向墨香斋传递了给王勉之的指令。指令极其隐晦,只让他近期在与高震心腹饮酒闲谈时,若有机会,可“无意间”感慨一句:“陛下近年来对潜邸旧人,似乎也愈发疏远了,真是伴君如伴虎啊。” 并让他留意高震心腹对此话的反应。
这句话恶毒依旧。它看似在感慨皇帝薄情,实则是在不动声色地提醒高震:皇帝连自己当年的老臣子都能疏远猜忌,更何况是你这个功高震主、知晓秘辛的权臣?同时,也能试探高震集团内部对皇帝的真实态度和紧张程度。
指令送出,如同石沉大海,许久未有回音。昭阳并不急,她知道王勉之狡猾如狐,定然在寻找最合适的时机。
数日后,高震的心腹幕僚中,果然开始流传起一种论调,言说陛下近年来性情越发多疑,连昔日东宫旧臣都屡遭申斥,看来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并非虚言。这种论调极大地加剧了高震集团内部的危机感和对皇帝的敌意。
而王勉之也终于通过一次极其隐秘的方式(利用一次街头“意外”碰撞),传回了一个蜡丸。蜡丸中的信息同样简短:“言已递,闻者色变,深以为然。高近日常询‘汉霍光故事’。”
“汉霍光故事”!昭阳看到最后一句,眼中精光爆射!
霍光,西汉权臣,辅政多年,权倾朝野,最终却家族覆灭!高震在此刻频繁询问霍光的故事,其心态昭然若揭——他既自比霍光般的辅国重臣,又极度恐惧会落得霍光般的下场!这是一种极致的权力焦虑和末日预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凰啼北国:公主重生弃婚覆江山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凰啼北国:公主重生弃婚覆江山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