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苍润华滋,山峦起伏间气韵流动,咫尺千里。旁边配有高清扫描图,以及历代鉴藏印谱分析。
另一侧,是八大山人的一幅《孤禽图》,枯笔淡墨,一只翻着白眼的怪鸟孤零零立于危石之上,那睥睨孤愤之气力透纸背。
解说词:笔底山河,胸中丘壑。遗民血泪,尽在笔墨。
第五区域:杂项秘藏。
一尊仅尺余高的唐代夹纻干漆菩萨像,历经千年,漆色依旧沉稳,衣纹流畅如水,菩萨低眉垂目的悲悯神态栩栩如生,仿佛能抚慰人心。其保存之完好,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一套完整的明代犀角雕螭龙纹杯盏,色泽深沉如蜜,包浆厚重温润,螭龙盘绕,形态矫健灵动,在灯光下透射出琥珀般的暖光。
解说词:技近乎道,物载乾坤。
没有一件是普通博物馆能轻易见到的“大路货”。每一件,都是足以作为镇馆之宝的存在!
它们安静地躺在最顶级的防护之中,却散发着无声的磅礴力量。
展示的方式,更是处处透着深厚的底蕴与可怕的实力。
高精度的显微分析、详尽的成分报告、严谨的传承考证、顶级的修复工艺展示……
这不仅仅是在炫富,更是在展示一个家族对历史、对艺术、对器物本身,近乎苛刻的理解与掌控力!
社员们早已看得目瞪口呆,连呼吸都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这些沉睡的瑰宝。
李思远推眼镜的手僵在半空,眼神直勾勾地盯着那些跨越千年的造物。
张一清同样被深深震撼。
他运转玉虚诀,视野切换。
展馆内,并非所有展品都蕴含强烈的灵气光晕,但凡是带有特殊气息的,比如那件良渚玉琮,其内部凝聚的、仿佛与大地山川相连的淡黄色光晕;那尊夹纻菩萨像周身散发的、柔和而坚韧的乳白色光晕;甚至那柄商代血沁青铜钺上缠绕的、冰冷暴戾的暗红煞气……都清晰无比地呈现在他“眼中”!
这些光晕或磅礴、或内敛、或祥和、或凶煞,无不彰显着,器物本身蕴含的非凡过往与力量层次。
苏家的收藏,其深度与“特殊”程度,远超他的想象!
苏明月并未过多讲解,只是偶尔在几件关键展品前驻足片刻,用她那清冷的嗓音,吐出几个精准到近乎冷酷的词汇或短句,点出器物的核心价值,又或是某个不为人知的鉴定要点:
“商钺,血沁非沁,乃祭牲之膏脂,千年未腐,入骨三分。”
“良渚玉琮,神纹非饰,乃‘观星授时’之秘钥,非王族大巫不可持。”
“夹纻胎骨,纻麻七层,漆灰九道,历劫不坏,方得此相。”
“八大山人笔意,非怪诞,乃天地不仁之悲鸣。”
她的解说言简意赅,却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地剖开表象,直指核心。
每一次开口,都让周围的社员们屏息凝神,拼命记忆,仿佛在聆听某种秘传。
就在众人沉浸在这片历史的汪洋中时,展馆入口处传来一阵轻微而克制的骚动。
几位气度不凡的人物,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走了进来。
他们衣着看似低调,但用料剪裁无一不精,步履从容,眼神锐利而内敛,身上带着一种久居上位、见惯珍宝的雍容气度。
张一清敏锐地察觉到,苏明月那一直平静无波的眼眸,在来人出现的瞬间,似乎掠过一丝极其细微的波动。
“哟,明月丫头!你这‘云水阁’的气韵,是越发沉静了。这尊夹纻菩萨,上次见还是在香江预展吧?到底是让你苏家请回来了!”
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者率先开口,声音洪亮中带着金石之音,目光炯炯地扫过展品,如同老饕见到了珍馐。
张一清认得这位,是常在权威鉴藏杂志上露面的泰斗级人物,姓周,据说出身鉴藏世家,祖上曾是清宫造办处的掌眼师傅。
“周老过誉了,机缘巧合罢了。”
苏明月微微欠身,姿态恭敬却不卑微,清冷的脸上难得地露出一丝极淡的笑意。
“家父常说,器物有灵,自会寻主。这尊菩萨,或许本就该归于此地。”
她的话语既回应了周老的赞赏,又巧妙地将功劳归于家族底蕴和器物本身,滴水不漏。
“明月啊,这汝窑的‘雨过天青’,真是百看不厌。每次见,都觉得心神都被涤荡了一遍。”
另一位气质儒雅、戴着金丝边眼镜的中年男子感叹道。他姓沈,是国内顶尖拍卖行的掌舵人之一,眼光毒辣,人脉深广。
他目光流连在那只天青釉温碗上,带着纯粹的欣赏。
“沈叔叔慧眼。”苏明月微微颔首,“天青难烧,更难得的是这份历经千年而不染尘埃的纯净。家祖当年为寻它,几乎踏遍大江南北的窑址遗址,最终在一处不起眼的乡绅地窖中发现,也算不负苦心。”
她寥寥数语,不仅点出了器物的珍贵,更不着痕迹地提及了苏家几代人的传承与付出,分量极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道士下山:都市玄门天师请大家收藏:(m.qbxsw.com)道士下山:都市玄门天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