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
如同平地惊雷!所有人的目光,瞬间从展柜聚焦到张一清身上!
古玩社的成员们一脸愕然,李思远镜片后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而担忧。
周老、沈总、孙姨三位大藏家也带着一丝探究和好奇,饶有兴致地看向这个年轻人。
压力如山崩海啸般袭来!
张一清的心脏一跳。苏明月这是故意的!她看到了自己的异常,甚至可能……察觉到了什么!这是在考究他?还是在给他一个悬崖边的机会?
张一清迎向苏明月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眸,深吸一口气,微微躬身,姿态恭敬却不卑微,声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紧张和年轻人特有的坦诚:
“苏学姐慧眼。我确实对这件梅瓶有些……困惑。”
“哦?困惑?”周老率先开口,声音洪亮,带着一丝长辈对后辈的审视,“说来听听。在苏家‘云水阁’还能让你这华清高材生困惑的东西,倒是少见。”
沈总和孙姨也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
张一清知道,此刻任何一丝犹豫或闪烁其词,都会被视为怯懦或故弄玄虚。他必须拿出过硬的理由,但又不能直接点破“作伪”。
他上前一步,指着梅瓶接胎痕附近的一处釉面:“晚辈才疏学浅,只是觉得此处釉面光泽的流转,与瓶身主体似乎有极其细微的……不协调感。尤其是在特定角度光源下,这种不协调感尤为明显……”
他巧妙地避开了“作伪”、“后加”等敏感词,用“不协调”这样更委婉、更偏向于工艺观察的术语。
接着,他话锋一转,抛出了一个看似请教,实则埋下伏笔的问题:
“晚辈曾在一本关于元代景德镇窑工技艺的冷僻笔记中看到,有些顶级窑口为了追求特殊釉色效果,会在接胎处尝试不同的釉料配比,导致烧成后局部釉面物性略有差异。不知……这件梅瓶是否也属于此类情况?还是说,是晚辈观察有误,或是那本笔记记载有讹?”
这一番话,既点出了疑点,又给出了一个看似合理、且能保全苏家颜面的解释方向,最后还将问题归结于自己知识不足或史料有误,姿态放得极低。
全场一片寂静。
周老、沈总、孙姨的目光瞬间锐利起来,如同探照灯般聚焦在张一清所指的位置。
他们都是浸淫此道数十年的老狐狸,张一清点出的这个“点”,之前或许被梅瓶整体的磅礴气韵和完美品相所掩盖,未曾深究。
但此刻经他特意指出,再结合他那番滴水不漏的说辞,立刻引起了他们的高度警觉!
苏明月清冷的脸上依旧看不出表情,但张一清敏锐地捕捉到,她眼底深处掠过的一丝极其细微的波动——那绝非愤怒,更像是一种“果然如此”的确认,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审视。
周老率先走到展柜前,几乎将脸贴在了玻璃上,眯起眼睛,对着那个接胎痕的位置反复观察。
沈总也凑近,从不同角度审视着釉面的光泽变化。
孙姨则若有所思地看了看张一清,又看了看那梅瓶。
“拿钥匙来。”周老沉声道,语气不容置疑。
苏明月对旁边的安保人员微微颔首。厚重的防弹玻璃罩无声滑开,一股更浓郁的、混合着泥土与岁月的气息涌出。
周老小心翼翼地戴上白手套,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极其谨慎地将梅瓶捧出,置于特制的观察台上。
他拿起高倍放大镜和强光手电,如同最精密的手术仪器,对准了张一清指出的区域。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展厅内落针可闻,只有周老调整放大镜角度时细微的摩擦声和几道略显粗重的呼吸声。
沈总也拿出了随身携带的便携式高倍镜,加入了观察的行列。
两人的眉头越锁越紧。
终于,周老缓缓直起身,摘下了手套和放大镜。
他面色凝重,看向苏明月,又深深看了一眼站在一旁、努力维持镇定的张一清。
“明月丫头,”周老的声音带着金石碰撞般的沉重。
“你这件‘云水阁’的新贵……恐怕要重新做一次更深入的‘体检’了。”
沈总也放下工具,语气复杂地补充道:“釉面玻化程度、气泡形态分布……在接胎痕附近这片区域,确实存在难以解释的细微差异。这种差异……不像是元代窑工可控的工艺偏差,倒更像是……后期极高明的‘点补’和‘复烧’痕迹。”
他顿了顿,“手法之精妙,足以乱真!若非这位小友点出这个‘点’,且对光源角度如此敏感……我们这些老家伙,恐怕都要被瞒过去了!”
孙姨倒吸一口凉气:“点补复烧?能做到这种地步?那岂不是……”
周老重重地点了点头,目光锐利如鹰隼般再次扫过梅瓶:“对方手段之高,心思之缜密,令人心惊!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赝品,而是一件被‘精心修复’或者说‘巧妙篡改’过的重器!其目的,很可能就是为了掩盖它本身存在的某种重大缺陷,比如严重的窑裂或磕碰,或者……就是为了迷惑像我们这样的买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道士下山:都市玄门天师请大家收藏:(m.qbxsw.com)道士下山:都市玄门天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