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灯闪了一下,屋里的光没受影响。陈宇默咬完那一口包子,把剩下的放回桌上,起身走到电脑前。他打开加密系统,开始上传新的文件。
时间是晚上九点二十三分。
他一条条核对行程记录,把能找的凭证都翻出来。校门监控调取申请已经提交,但还没批下来。他不急,慢慢等。
工作室里安静下来。周荣怀吃完夜宵就走了,王均也关了电脑离开。何晴临走前看了他一眼,什么也没说。夏初冉最后走的,走之前顺手带上了门。
陈宇默没走。他坐在椅子上,盯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敲打。每一条被造谣的事,他都列成条目,再附上能查到的证据。有些材料不完整,他就备注“待补充”。
手机放在桌角,一直没响。
他知道现在外面还在骂他。热搜没下去,新视频还在传。但他不想看。看多了只会分心。他只做自己能做的事——把事实堆起来。
包里的手机忽然震动了一下。
不是电话,是一条私信提示。来自一个封闭粉丝群的管理员账号。
他点开,看到一条消息:“我看到了你凌晨提交的监控调取记录。”
发信人没有署名,但头像是个戴鸭舌帽的女孩,背景是去年校园音乐节的舞台合影。他记得这张脸,常在活动前排站着,举着灯牌,记笔记。
那女孩继续发来文字:“你说三月十五号晚上十点到十二点在录音棚,可网上说你在后台摔东西。我刚去翻了那天的志愿者签到表,你的名字在进出登记栏里,时间是十九点四十六分进,二十三点零七分出。和你说的一致。”
陈宇默愣了一下。
他没想过会有人去查这个。
对方又发来一张照片,是纸质签到表的局部截图。他的签名清清楚楚。
“我不是替你说话。”对方写道,“我只是想知道真相。如果你在骗人,我会第一个站出来揭穿你。”
陈宇默回了一句:“我不需要你现在信我。但我不会停止证明自己。”
对话到这里结束。
他合上手机,重新看向屏幕。刚才那几分钟的停顿让他脑子清醒了些。他继续往下整理,动作比之前快了一点。
另一边,那个粉丝群内,消息正在滚动。
女孩发了一条公告:“我刚刚确认了一件事。陈宇默没有撒谎。”
群里沉默了几秒。
有人回复:“你怎么确认的?”
她把签到表截图发了上去,又贴出他在系统里上传的时间线记录。“他自己在整理证据,一条一条地补。凌晨两点还在跑流程。如果他是装的,那这戏太累,没必要。”
另一人问:“万一这些是P的呢?”
“你可以怀疑。”她回,“但我也告诉你,我去问了当天值班的老师,他说确实见过陈宇默进出。而且,他那天还帮一个实习生修好了麦克风,有工作日志记录。”
群里又静了一会儿。
然后有人说:“我记得他以前匿名赞助过我们剧社的音响设备。转账记录是从个人账户走的,没留名字。”
接着又有人发:“我大一抑郁的时候给他发过私信,没想到他半夜回了我四十多条语音,劝我去看心理医生。”
“我收藏了他的采访视频。他说过一句话,我一直记得:‘我不想被人定义,我想用作品说话。’”
一条条消息冒出来。
有人发起话题:#我选择相信陈宇默#。
最开始只有几十人参与。后来有人做了图文长帖,把所有负面爆料和现有证据并列对比,逐条分析矛盾点。帖子被转发到微博、贴吧、校园论坛。
有人评论:“他们黑他耍大牌,可他连续三年给后勤阿姨送新年礼物,有合影为证。”
“他们说他欺负工作人员,可排练超时都是他请大家吃宵夜。”
“他们剪辑他发飙的视频,可原片里他只是在跟导演讨论灯光角度。”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应。
不是刷屏式的控评,而是实实在在的故事。有人晒出他帮忙修改歌词的聊天记录,有人上传他在雨天借伞给路人的视频截图。
舆论风向悄悄变了。
深夜十一点十七分,周荣怀回到工作室拿落下的U盘。
他推开门,屋里还亮着灯。
陈宇默背对着门坐着,面前两台显示器同时运行。左边是证据系统界面,右边是浏览器页面。
“你怎么还没走?”周荣怀一边问,一边走近。
陈宇默没回头:“差一点收尾。”
周荣怀随意扫了一眼他的屏幕,突然停下脚步。
右边浏览器开着热搜榜。原本高居前三的“陈宇默发飙实录”已经掉到第八位。而新词条#我选择相信陈宇默#正在缓慢上升。
他点进去,发现满屏都是支持言论。
有人做了时间轴视频,把所有黑料发布时间和账号特征标出来,指出大量账号注册时间集中在几天内,发言模式高度一致。
还有人整理出他过去五年参加公益活动的照片,从支教到义演,一条不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逗比校草进圈后,全网炸了请大家收藏:(m.qbxsw.com)逗比校草进圈后,全网炸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