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默把手机放在桌上,屏幕还亮着。他刚看完一条私信,手指停在发送人名字上没动。那是个老粉丝的账号,平时不怎么说话,今天突然发来一张截图,标题写着:“陈宇默团队自导自演?录音剪辑痕迹曝光。”
他皱了下眉,点开图。是某个论坛的帖子,楼盖得很高,底下不少人跟帖。有人问:“这波反转是不是太巧了?”还有人说:“证据来得这么快,背后没人策划才怪。”
他没急着回复,直接打开三个社交平台,挨个搜自己的名字。前两分钟还好,热搜还在昨天的位置,话题方向也没变。可再往下刷,情况不对了。
一批新账号冒出来,头像都是风景照或者卡通人物,主页空荡荡的,注册时间集中在三天内。这些账号都在发类似内容——“录音可以拼接”“转账记录能伪造”“谁证明不是他们自己安排的黑粉?”
更麻烦的是,这些话开始被转发。一些原本中立的网友也开始留言:“确实有点太顺了。”“万一真是剧本呢?”
陈宇默靠在椅背上,盯着天花板。他知道这种节奏意味着什么。这不是自然讨论,是有人在推。
他抓起手机,拨通助理的号。电话响了两声就接通了。
“你看到了吗?”他问。
“刚看到。”那边声音紧,“技术组已经在查了,初步发现这批账号IP集中在一个区域,用的是同一家代理服务商。”
“带头的是哪几个?”
“有十个特别活跃,评论区一出现质疑,他们马上跟上,话术差不多,像是提前写好的。”
陈宇默放下手机,又点进一个短视频平台。有个博主刚刚上传了一段分析视频,标题是《陈宇默发布会背后的疑点》,播放量已经二十万。视频里把发布会流程拆成五步,每一步都配上疑问语气:“为什么偏偏这时候公布证据?”“为什么只放部分录音?”
他关掉视频,手放在键盘上停了几秒,然后拉了个群,把团队核心成员全加了进去。
群里很快跳出几条消息。
“老大,我们也发现了。”
“数据异常明显,三小时内负面关键词增长三百多条。”
“已经有媒体账号开始引用这些说法了。”
陈宇默打字:“先别对外回应。我们现在出声,等于给他们热度。先做两件事:一是把所有可疑账号标记出来,整理话术模板;二是调原始数据备份,确保每一项证据都能追溯来源。”
有人回:“怕不怕他们下一步说我们销毁证据?”
“他们会这么说。”陈宇默回,“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准备好反制材料。不是为了立刻发出去,是为了防止舆论被带偏。”
群里安静了几秒。
一个负责内容的女生发语音:“说实话,我有点怕。上次被网暴的时候,就是从这种‘合理质疑’开始的。一点点放大,最后所有人都觉得你有问题。”
陈宇默听着,没立刻说话。
他知道她在想什么。那段时间谁都难熬。每天睁开眼就是骂声,连家人打电话都小心翼翼。那时候他们只能忍,因为拿不出证据。
但现在不一样。
他在群里打字:“他们敢这么干,说明我们打疼了。如果徐欢彻底倒了,没人会费劲搞这套。现在她还能调动资源,正好证明她慌了。”
助理接了一句:“意思是,这是她的反击?”
“不是反击,是挣扎。”陈宇默回,“她不敢露面,只能躲在后面花钱找人搅混水。这种操作撑不了太久,关键是我们不能乱。”
技术组的人发来一张图表,是近六小时舆情走势。红线代表质疑声量,原本平稳下降,两个小时前突然抬头,形成一个小高峰。
“你看这里。”那人标注了一个时间点,“第一批水军账号上线的时间,和某个加密支付记录匹配上了。金额不大,但流向五个不同的网络工作室。”
“能追到具体人吗?”
“暂时不能,但他们用的工具很熟,手法一致。大概率是同一拨人在操作。”
陈宇默看着图,手指敲了敲桌面。
这些人不是临时凑的,是有经验的老手。专门挑这种风口动手,知道怎么制造混乱。话不说死,只抛疑问,让别人替他们骂。
这就是最危险的地方。
清者自清?在信息爆炸的时候,没人有耐心等真相慢慢浮上来。一旦怀疑种下去,再想拔掉就难了。
他抬头看了眼墙上的钟,凌晨一点十七分。
他已经连续工作十一天,眼睛发涩,肩膀僵硬。可现在不能停。
他在群里发语音:“所有人,进入二级响应状态。每两小时同步一次数据变化。重点盯那十个主号,看他们下一步往哪引。”
“要不要联系平台举报?”
“已经在做了。”技术组回复,“提交了五十多个账号的异常行为记录,平台客服说会优先处理。”
“别指望他们全删。”陈宇默说,“只要有一半留下来,就能继续带节奏。我们要做的,是让真实支持的声音也能被看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逗比校草进圈后,全网炸了请大家收藏:(m.qbxsw.com)逗比校草进圈后,全网炸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