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研究所回来,林晓怼的心像是被投入滚水的石子,表面竭力维持着平静,内里却翻涌着滚烫的激流。技术革新小组,试点应用……这些词汇在她脑中盘旋,勾勒出一幅与她刚穿越时截然不同的未来图景。
她没有将这份激动显露分毫。回到车间时,下午的工作时间还未结束,她如同往常一样,默默回到自己的工作台前,拿起未完成的零件继续打磨,仿佛只是去图书馆兜了一圈。
然而,有些变化是藏不住的。
第二天上午,牛主任背着手溜达过来,在赵师傅旁边站了一会儿,看着林晓怼操作。他没多说什么,只是临走时,状似随意地对赵师傅提了一句:“老赵,晓怼这丫头,基本功挺扎实,脑子也活泛。以后有些稍微复杂点的活儿,可以多让她试试。”
这话声音不高,但附近几个工位的老师傅都听见了。赵师傅有些意外,但还是点了点头:“嗯,是块好料子。”
牛主任这话,像是一块投入池塘的石头,在车间里激起了不大不小的涟漪。能让牛主任亲自开口“关照”的学徒工可不多见。一些原本就对林晓怼印象不错的老师傅看她的眼神多了几分赞许,而另一些人,如马爱红之流,眼神则更加复杂,嫉妒与不满几乎要溢出来。
林晓怼对此心知肚明。她知道,这是顾怀远那边的影响开始显现了。她更加谨言慎行,对老师傅们的指点虚心接受,干活越发卖力,绝不给人留下任何“恃才傲物”的话柄。
同时,她开始了夹具改进方案的细化工作。白天在车间,她利用休息时间,仔细观察老师傅们使用现有夹具的操作习惯和遇到的具体问题,甚至拿着小本子偷偷记录下一些耗时和废品率数据。晚上回家,则在昏黄的灯光下,铺开从厂里申请来的正式绘图纸,对照着资料室的标准,一笔一划地绘制详细的总装图、部件图和零件图。
这个过程并不轻松。许多标准的制图规范、材料牌号、热处理技术要求,对她来说都是需要重新学习的内容。她跑资料室的次数明显增多,遇到实在搞不懂的,她会将问题记录下来。
周三下午,技术革新小组开会。林晓怼按照顾怀远之前的指示,提前到了小会议室,找了个靠墙的角落位置坐下。小组里有七八个人,大多是各车间的技术骨干和研究所的年轻技术人员,看到她这个生面孔,都投来好奇的目光。
顾怀远是最后一个进来的,他依旧是那副清隽从容的样子,主持会议时言简意赅,逻辑清晰。大家讨论的都是各车间实际遇到的技术难题,有人提出在铣床上加工某种薄壁件容易震刀,有人讨论铸造车间的砂眼废品率居高不下。
林晓怼安静地听着,仿佛一个透明的影子。她仔细听着每个人的发言和顾怀远或其他人的点评,将这些实际问题与自己在车间观察到的情况相互印证,收获颇丰。她注意到,顾怀远虽然话不多,但每次开口都能切中要害,提出的解决方案往往角度刁钻却极具可行性。
会议快结束时,顾怀远目光扫过全场,似乎无意地在她这个方向停顿了一下,开口道:“钳工车间那边,关于手动夹具效率的问题,也可以关注一下。有些传统工装,未必没有改进的空间。”
他没有点名,但在场有心人都知道,最近在钳工车间传出有点风声的,就是林晓怼这个小学徒。几个人交换了一下眼神,若有所思。
散会后,林晓怼等人都走得差不多了,才起身离开。走到门口时,却被顾怀远叫住。
“林晓怼同志。”
林晓怼停下脚步,转身:“顾工。”
顾怀远从公文包里拿出一本薄薄的、封面有些磨损的小册子,递给她:“《机械设计禁忌50例》,里面有些关于结构强度和工艺性的实例分析,对你完善图纸可能有帮助。”
林晓怼一怔,接过册子,触手是微凉的纸张质感。“谢谢顾工。”她心里有些触动,没想到他会注意到她在资料室查阅相关书籍的困难,并主动提供帮助。这份细心,超越了普通上下级或师生之间的关系。
“嗯。”顾怀远应了一声,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一瞬,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淡淡道,“图纸要尽快,试点申请需要流程。”
“我明白,我会抓紧的。”林晓怼握紧了手里的册子。
带着这本小册子和会议上汲取的灵感,林晓怼投入到更紧张的图纸完善工作中。她参照《禁忌50例》里的案例,重新审视自己的设计,修改了几处可能存在应力集中或加工困难的细节。遇到不确定的地方,她不再盲目硬啃,而是将问题归类,准备找机会一次性请教顾怀远。
然而,就在她以为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麻烦找上门了。
这天下午,她正在工位上测量一个关键定位孔的尺寸,车间里的广播突然响了,不是常规的通知,而是牛主任带着明显火气的声音:“林晓怼!立刻来我办公室一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怼姐的七零爽辣人生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怼姐的七零爽辣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