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则宏将这些观察到的信息,用钢笔仔细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 —— 本子是他穿越时带的,纸页已经有些泛黄。
他还根据五天的记录,在本子上画了简单的物价波动曲线:
横轴是日期,纵轴是铜钱数量,曲线的起伏清晰地展现着物价的变化。
他试图从这些曲线中找到更精准的规律,比如雨天后几天蔬菜价格会回落,丰收后杂粮价格会稳定多久,为后续的生活开支做更细致的规划。
“小花,你看那边的杂粮铺,”
一天傍晚,陈则宏用下巴指了指市集西南角一家格外冷清的铺子,对正在观察小吃摊的林小花说道。
那家铺子的摊位前只有零星几个路人驻足,掌柜是个留着山羊胡的老头,正百无聊赖地坐在小马扎上,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桌面,摊位上的糙米堆得像个小山,却没人问津。
“他们家的糙米比其他铺子便宜半枚铜钱,你知道为什么吗?”
林小花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眉头微微蹙起,仔细回忆着昨天路过时的场景。
她的记性向来好,尤其是对这些关乎生活的细节。
“我昨天中午路过的时候,看到有个老妇人买了他们家的糙米,”
她压低声音,凑到陈则宏耳边说道,
“老妇人把糙米倒进自己的篮子时,我看到里面混了不少细小的沙子,而且糙米的颜色发暗,不像其他铺子的糙米那样透着鲜亮的米黄色,应该是存放了很久的陈米。虽然便宜半枚铜钱,可买回去要花时间挑拣沙子,煮出来的粥还发涩,吃起来口感不好,不划算,所以大家都不愿意买。”
陈则宏听完,眼里露出赞许的光芒,伸手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
他的手掌带着搬运货物留下的薄茧,拍在肩上却很轻柔:“没错,这就是市场的底层逻辑。价格只是吸引顾客的表面手段,商品的品质才是留住顾客的根本。以后我们买东西,不能只盯着价格便宜,还要仔细检查品质 —— 粮食要看新鲜度,抓一把在手里闻闻,有没有霉味;蔬菜要摸一摸,有没有水分,叶子是不是挺拔;肉类要看色泽,新鲜的肉泛着粉,不新鲜的会发暗。只有这样,才不会花冤枉钱,还买不到能用的东西。”
如果说陈则宏是 “宏观地图绘制者”,那林小花就是 “微观细节捕捉者”。
她的目光总能聚焦在那些容易被忽略的角落,留意着市集里的人情世故和潜在风险。
她发现,市集里有四个固定游荡的地痞流氓,每天酉时一到,就会出现在小吃摊聚集的区域。
这四个地痞穿着沾满油污的粗布衣裳,衣摆被磨得发白,还破了几个洞,露出里面黑乎乎的内衬;
头发像很久没洗过,纠结成一团,像乱糟糟的鸡窝;走路时摇摇晃晃,眼神却像饿狼般凶狠,扫过摊位时带着毫不掩饰的贪婪。
林小花不止一次看到他们的恶行:
有次包子铺的老板忙着给顾客装包子,一个地痞趁其不备,快速从蒸笼里抓了两个热包子,塞进怀里,转身就溜,老板发现后也只是无奈地叹了口气,没敢追上去;
还有一次,他们围着一个卖糖葫芦的小贩,故意把糖葫芦串碰掉在地上,然后指着小贩的鼻子,索要 “赔偿费”,小贩被逼得没办法,只能拿出三枚铜钱,才把他们打发走。
这些商贩大多是小本生意,赚的每一枚铜钱都浸着汗水,面对地痞的欺压,只能忍气吞声。
林小花把这四个地痞的活动范围和作息时间记得清清楚楚:
每天酉时到戌时,他们会在小吃摊区域游荡,戌时过后就会去市集边缘的小酒馆喝酒。
每次路过小吃摊,林小花都会下意识地拉着陈则宏加快脚步,头微微低着,避免和地痞的眼神对视 ——
她知道,以他们现在的处境,一旦和地痞发生冲突,没有任何人能帮忙,只会招来更多麻烦。
她还注意到商贩之间那些隐藏在笑脸下的矛盾。
市集中央的两家蔬菜摊,摊位紧挨着,中间只隔了一条窄窄的过道,顾客群体几乎完全重叠,矛盾也因此不断。东边摊位的老板娘是个五十多岁的妇人,脸上总是堆着笑,嗓门却格外大,擅长用洪亮的声音吆喝:“新鲜青菜,刚采的,买一把送半把!”
她还会主动给顾客多装一点蔬菜,比如顾客买一把青菜,她会偷偷再塞几片叶子,靠着这种 “热情”,总能吸引不少顾客。
西边摊位的老板则是个老实巴交的中年男人,皮肤黝黑,双手布满老茧,不善言辞,只会默默地把蔬菜摆得整整齐齐,叶子朝着同一个方向,看起来清爽干净,却不知道如何吸引顾客,生意总是比东边冷清。
有一次,林小花路过时,正好看到老板娘故意把自家的青菜价格压低,比男人的青菜便宜半枚铜钱,还大声吆喝:“新鲜青菜,便宜卖咯,半枚铜钱一把!”
几个原本要在男人摊位买青菜的顾客,听到吆喝后,转身就去了老板娘的摊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打工女孩穿越认的干爹,豪横!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打工女孩穿越认的干爹,豪横!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