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小花虽然对 “科举”“农官” 这些词似懂非懂,却也睁着大大的眼睛认真听,小手握着短短的木炭笔,在自己的小麻纸上画了个小小的 “晟” 字,笔画歪歪扭扭,却很用力。
她还在 “晟” 字旁边画了个咧嘴笑的小人,小人手里拿着稻穗,代表考中的李春耕;
又画了个圆圆的皇冠,皇冠下面画了个小房子,代表皇帝在皇宫召见他,画面虽稚嫩,却满是认真,连小人的眼睛都画成了弯弯的月牙,透着开心。
王秀才看到小花的画,忍不住笑了,眼角的皱纹都挤在了一起,语气也柔和了些,像对待自己的孙女:“小姑娘画得真好,比我小时候强多了。”
他又补充道:“至于地方官任期,也有个现成的例子。咱们永安府前知府姓刘,叫刘爱民,三年前从北边的云州调来永安府。他刚来的时候,西市一到下雨天就积水,最深的地方能没过脚踝,街坊们买东西都得踮着脚走。刘知府看了,就组织工匠在西市的街道两边挖排水沟,还在沟上面盖了石板,防止行人掉下去。现在下雨时,雨水顺着沟流到城外的河里,西市再也不积水了,街坊们都夸他是‘好官’。”
“可去年他任期满了,还是得调到南边的湖州去。按晟朝的规矩,地方官任期最多三年,任满后必须调任他地,就算做得再好也不能留任。就是怕地方官在一个地方待久了,跟当地的乡绅勾结,欺负百姓,贪赃枉法。刘知府走的时候,西市的街坊们还凑钱给他买了块‘万民伞’,送他到城门口呢!”
小花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脑袋里大概只明白 “刘知府是好官,走了大家舍不得”。
她在纸上画了个穿着官服的小人代表刘知府,小人手里拿着一把伞,旁边画了三个方方正正的小房子,分别在房子上写 “云州”“永安府”“湖州”,还用红色的木炭笔在房子之间画了箭头,代表刘知府从一个地方调到另一个地方,箭头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爱心,代表街坊们喜欢他。
王秀才看着她的画,脸上的笑容更浓了,可提到边境的情况时,语气却沉了些,眼神也变得严肃:“景平帝还算勤政,登基第一年就减免了三年的农税,还下令在各地建‘义仓’,储备粮食,遇到灾年就开仓放粮,百姓们都念他的好。只是边境不太平,咱们晟朝周边有四个小国,总来捣乱。”
“北边的‘北漠’,是游牧民族,住的是蒙古包,吃的是牛羊肉,擅长骑马射箭。他们那里冬天特别冷,草都枯了,养不了牛羊,每年秋冬就会骑着马,来咱们边境抢粮食和牛羊,有时候还会烧百姓的房子。南边的‘南诏’,多山地,百姓住在山里的竹楼里,擅长爬山,还会用毒箭。他们那里盐铁少,就常来偷边境的盐铁,有时候还会拦着运盐的商队。”
“东边的‘东夷’,靠海,住的是渔船,以打鱼为生,还会造船。他们有时候会抢沿海的商船,把船上的货物抢走,还会把船员扔到海里。西边的‘西羌’,住沙漠边的绿洲里,养的是骆驼,靠给商队带路赚钱,可有时候会拦着商队要‘过路费’,不给钱就抢货物。”
“朝廷为了稳住边境,在北边的‘雁门关’驻了十万大军,由镇北将军统领;南边的‘南天门关’驻了三万,东边的‘东海关’也驻了三万,才勉强拦住这些小国,可小冲突还是不断。上个月北边还传来消息,北漠的人抢了边境三个村子的粮食,镇北将军已经带军去追了。”
陈则宏心里一凛,握着木炭笔的手不自觉地用力,指关节都有些发白 —— 边境摩擦意味着可能有战乱,万一战火蔓延到永安府,他和小花好不容易换来的安稳日子就没了。
他赶紧在麻纸上写下 “周边四国:北漠(游牧,秋冬抢粮畜,骑马射箭)、南诏(山地,偷盐铁,毒箭)、东夷(沿海,抢商船,造船)、西羌(沙漠,拦商队要过路费,养骆驼)”,又在下面标注 “驻军:北 10 万(雁门关),南 3 万(南天门关),东 3 万(东海关),需关注边境动向,防战乱”,字迹比之前更用力,纸都被木炭戳得微微发皱,留下了浅浅的痕迹。
等王秀才讲完历史,陈则宏从桌下拿出一本厚厚的《晟朝地理志》。
这本书比《晟朝简史》厚一倍,封面是深蓝色粗布,上面用墨汁写着 “晟朝地理志” 五个大字,字体苍劲,还盖了个小小的红色 “文墨斋藏” 印章,印章上的字虽然小,却清晰可见。
这是他三天前特意从王秀才那里借来的,王秀才还跟他说:“这书是我年轻时在京城的书铺买的,里面的地图是手绘的,虽然不如官府的精确,却也能看清大致的地形,你看完可得好好还我。”
陈则宏轻轻翻开书页,里面的地图用不同颜色的墨汁标注:
黑色画山脉,线条粗细不一,粗线条代表高山,细线条代表小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打工女孩穿越认的干爹,豪横!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打工女孩穿越认的干爹,豪横!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