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土一开始还半信半疑,觉得这些法子都是 “读书人瞎琢磨的,不一定管用”,可照着做了几天后,发现地里的杂草真的少了很多,玉米苗也比往年长得高,绿油油的,看着就有活力。
他赶紧把这些方法告诉了其他农户,大家都跟着学,田间的景象一天天变好 —— 以前地里总免不了杂草丛生,东一片灰扑扑的稗子,西一簇扎人的苍耳,跟庄稼抢着晒太阳、争着吸雨水,农户们天天蹲在地里拔草,腰都累得直不起来,可过不了几天杂草又冒了头;
如今地里干干净净的,只有整齐的庄稼苗在风中舒展叶片,连土块都被犁得细碎松软,踩上去像踩在棉絮上似的。
以前播种后总怕天公不作美 —— 下大雨时,田里积满水,庄稼苗泡在水里蔫头耷脑,没几天就烂了根;天旱时,土地裂得能塞进手指,种子在地里憋得发不了芽。
如今田边挖了浅沟,下雨时雨水顺着沟流走,地里不积水;天旱时往沟里灌些水,水慢慢渗进土壤,庄稼苗喝得饱饱的,叶片始终挺得笔直。
有次连续十几天没下雨,邻村的田地都干得裂开了缝,庄稼苗枯黄一片,可城西农户们的田里,因为有浅沟灌溉,玉米苗依旧绿油油的,比邻村的高出一大截。
邻村的农户们跑来看,都忍不住问:“你们这地里咋这么滋润?快说说,有啥好法子?”
阿土得意地把陈则宏教的灌溉方法说了,邻村的农户们赶紧回去照着挖沟,才算保住了地里的庄稼。
到了松土的时候,农户们更是尝到了甜头。
以前大家觉得松土是白费力气,
“庄稼长在地里,刨来刨去还不得伤了根?”
可照着陈则宏说的,每隔半个月用小锄头轻轻刨一遍土后,发现庄稼长得更壮实了 —— 玉米秆比往年粗了一圈,再也不会被风吹得东倒西歪;麦穗也更饱满,沉甸甸的压在秆上,不用凑近就能闻到麦香。
张婶家的豆子地最明显,往年豆子棵长得矮,豆荚又小又瘪,今年的松土次数没落下,豆子棵长得比人还高,豆荚鼓鼓的,一捏就裂开,里面的豆子圆滚滚的,像黑珍珠似的。
张婶摘豆子时,笑得合不拢嘴:“以前总觉得读书人不懂种地,现在才知道,陈掌柜的法子是真管用!”
转眼就到了秋收时节,西市周边的农田像被撒了一把金粉,到处都是金灿灿的。
麦田里,麦穗压弯了麦秆,风一吹,“沙沙” 的声响像在唱丰收的歌;玉米地里,玉米穗又大又沉,外面的苞叶都包不住,露出一排排金黄的玉米粒,掰下来能攥满一手;豆子地里,豆荚挂满了枝头,轻轻一碰就 “哗啦” 作响,像是在催促农户们赶紧收割。
农户们拿着镰刀、背着竹筐,在田里忙碌着,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
阿土家的三亩麦田,往年最多收三百斤麦子,今年他让儿子用布袋一袋袋地装,竟装了十五袋,称重时足足有四百五十斤!
麦粒比往年饱满,颗粒分明,放在手里掂一掂,沉甸甸的。
阿土捧着麦粒,激动得眼泪都掉了下来,他把麦粒凑到鼻尖闻了闻,麦香扑鼻而来:“这要是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啊!有了这麦子,冬天就能让自己天天吃上白面馒头,再也不用啃掺了糠的窝窝头了!”
老周家的玉米地也迎来了大丰收。
他和老伴、儿子一起掰玉米,掰下来的玉米穗堆在田埂上,像一座小山。
往年玉米穗小,颗粒还不饱满,煮着吃没嚼劲,磨成面也发柴;今年的玉米穗比拳头还大,颗粒又多又饱满,咬一口甜滋滋的,煮在锅里满屋子都是玉米香。
老周挑了几个最大的玉米穗,用绳子串起来挂在屋檐下,笑着说:“今年的玉米能磨不少玉米面,还能留着当种子,明年接着种!”
张婶家的豆子收得最多,她把豆子晒在院子里,金黄一片,远远望去像铺了一层金子。
她一边翻豆子,一边跟邻居说:“今年的豆子能榨不少油,还能做豆腐、做豆酱,再也不用省着吃了。等豆子晒好了,我先给陈掌柜送点去,多亏了他,咱们才能有这么好的收成!”
农户们丰收后,第一件事就是提着新收的粮食去感谢陈则宏。
阿土扛着一袋新磨的白面,脚步轻快地走进 “陈记香料铺”。
袋子沉甸甸的,压得他肩膀微微下沉,可他一点都不觉得累,脸上满是笑容。
他把白面放在柜台上,激动得声音都在抖:“陈掌柜,多亏了您的犁具和法子,今年收成比往年多了一半!这是新磨的白面,您一定要收下,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您要是不收,我心里不安宁!”
老周也提着一篮煮好的玉米走进来,玉米的香气立刻弥漫了整个铺子。
他把玉米递给陈则宏和小花,笑着说:“陈掌柜,小花姑娘,快尝尝这玉米,甜得很!您真是有大学问的人!以前咱只知道您卖香料公道,对百姓好,没想到您还懂种地,懂改良农具,真是救了我们这些农户了!以后您要是有啥吩咐,尽管开口,我们一定帮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打工女孩穿越认的干爹,豪横!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打工女孩穿越认的干爹,豪横!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