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浩选择留下的消息在数据资源科传开后,整个团队像是被点燃了一簇新的火苗。以前遇到难啃的硬骨头,有人还会下意识打退堂鼓。如今不管是对接卫健委的疫苗接种数据,还是调试应急管理局的风险预警模块,大家都主动加班加点,连程力都把“再等等,我把这组数据核对完”挂在了嘴边。
时间在大家的忙碌中,仿佛按下了快进键,转眼间,林晓来大数据管理中心担任也已经两年多了。
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城运平台的数据底座建设更是按下了“快进键”。经过反复多次的归零、攻坚,首批涵盖交通、医疗、环保等八大领域的核心数据顺利接入,平台不仅能实时显示城市运行的关键指标,还能通过简单的算法模型,预测早晚高峰的拥堵路段、提醒社区做好老年人健康随访。林晓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和清晰的可视化图表,正琢磨着下一步推进智慧社区的试点工作,一个意外的电话却打乱了她的计划。
下午两点,办公桌上的内线电话突然响起,来电显示是综合协调科的何科长。林晓接起电话,听筒里立刻传来何科长格外热情的声音,比平时通知会议时客气了不止三分:“林科长,忙着呢?打扰你几分钟啊。”
“何科长客气了,您说。”林晓停下手里的工作,心里隐约觉得不对劲——何科长负责中心的行政协调,平时除了传达上级通知,很少主动找科室负责人闲聊。
“是这样,”何科长的声音压低了些,带着几分神秘,“今天下午市委政策研究室的杨副主任要过来调研咱们中心的城运平台,陈主任和王副调研员都要全程陪同。刚才陈主任特意交代,杨副主任听说了你在数据治理和应用方面的成绩,特别感兴趣,调研结束后想跟你单独交流几句。你这边赶紧准备准备,三点前在科室等着就行。”
市委政研室?杨副主任?林晓握着听筒的手指微微一紧。她在体制内待了这么多年,自然清楚政研室的分量——那是市委的“智囊团”,负责政策研究和决策参谋,地位超然。这样的部门领导下来调研,绝不可能只是“顺便交流”那么简单。她快速在脑海里搜索关于这位杨副主任的信息,只记得之前在单位的内部刊物上看过介绍,说他是经济学博士出身,属于学者型领导,对数字化转型领域特别关注,政策水平极高。
“好的何科长,我马上准备。”林晓压下心中的疑惑,语气平静地答应下来,挂了电话后立刻叫来了程力。
“程力,你赶紧把城运平台数据底座的建设情况整理成一份简要汇报材料,重点突出数据接入的数量、质量和应用案例,再把交通流量监测、老年关爱服务这两个模块的可视化看板调出来,确保演示时流畅。”林晓语速飞快地交代,“另外,你把咱们之前制定的数据共享规则、中间件技术方案也找出来,我可能用得上。”
“好嘞林科!”程力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看林晓的神情,也知道事情不一般,转身就快步去准备了。林晓则坐在椅子上,快速梳理着思路——从数据治理的痛点、解决办法到未来规划,她都在心里过了一遍,确保交流时能逻辑清晰、重点突出。
下午三点整,办公区外传来了脚步声。林晓起身迎了上去,只见陈主任陪着一位五十岁左右的中年男人走在前面,王副调研员和何科长跟在后面。那位中年男人穿着深色西装,戴着金丝眼镜,气质儒雅,眼神却格外敏锐,扫过办公区时,目光在每个人的工作状态上都停留了片刻——不用问,这肯定就是杨副主任了。
“杨主任,这就是我们数据资源科的林晓科长。”陈主任笑着介绍,“小林,快给杨主任问好。”
“杨主任您好,我是林晓。”林晓礼貌地伸出手,与杨副主任轻轻握了握。
“林科长年轻有为啊。”杨副主任笑了笑,声音温和,“早就听说你们在城运平台建设上做了不少实事,今天特意来看看。”
随后,林晓和马科长一起,带领众人来到平台演示区。马科长先汇报了城运平台的整体架构和技术选型,杨副主任听得很认真,偶尔会问一两个技术细节,比如“数据存储用的是什么架构”“如何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马科长都一一作了回答。
等轮到林晓介绍数据治理和应用情况时,她没有泛泛而谈,而是直接点开了老年关爱服务的看板:“杨主任,您看,这是我们基于民政、卫健、社区的数据整合开发的老年关爱服务模块。通过分析老年人的年龄、健康状况、子女不在身边等数据,我们筛选出了1200多名需要重点关注的独居老人,推送给社区后,社区工作人员定期上门走访,还为有基础病的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目前已经有30多位老人通过这个模块及时获得了医疗帮助。”
她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为了推动数据共享,我们摸索出了‘规则先行’的理念,先和各部门一起制定数据共享的范围、频次和安全标准,再通过中间件技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既解决了部门的顾虑,又保障了数据的有效利用。比如对接医保数据时,我们就是通过中间件进行数据脱敏和计算,只获取分析结果,不接触原始数据,最终成功构建了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模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在体制内当隐形大佬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我在体制内当隐形大佬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