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氏集团顶层的总裁办公室里,落地窗外是繁华的都市夜景,室内却安静得只能听见中央空调的低鸣。
陆时衍结束了一个越洋视频会议,略显疲惫地揉了揉眉心。他看了眼时间,晚上八点十分。助理陈默适时地送上一杯刚煮好的咖啡,顺便提醒道:“陆总,您之前让我关注的《烟火小厨》节目,今晚的直播刚刚开始。”
陆时衍端起咖啡的手微微一顿。他确实让陈默留意这个节目——陆氏集团旗下的娱乐公司是这档节目的投资方之一,虽然只是个小额投资,但他向来习惯了解每一笔资金的去向。
“把直播调出来。”他简洁地吩咐。
陈默熟练地操作平板电脑,办公室一面的显示屏亮起,正是《烟火小厨》的直播画面。
屏幕上,林晚星正站在料理台前,她今天穿着一件简洁的白色厨师服,长发利落地束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专注的侧脸。
“今晚的主题是‘记忆中的味道’。”主持人介绍道,“晚星今天要为我们复刻的是许多人童年记忆中的经典——蟹粉小笼包。”
陆时衍原本漫不经心的目光忽然凝住。
蟹粉小笼包。
这个看似普通的点心名称,在他心中激起了细微的涟漪。他想起很多年前,母亲还在世时,总会在秋天蟹肥时节亲手制作这道点心。那独特的鲜香,是他童年记忆中最温暖的味道。
屏幕上,林晚星已经开始处理食材。她取出一只只肥美的阳澄湖大闸蟹,动作娴熟地拆解蟹肉。镜头拉近,可以清晰地看见她灵巧的手指轻轻一挑,整块蟹黄就完整地脱落下来,没有一丝浪费。
“拆蟹肉是个耐心活。”她对着镜头讲解,声音清亮而平稳,“必须保证每一丝蟹肉都完整,尤其是蟹黄和蟹膏,这是小笼包灵魂所在。”
陆时衍不自觉地放下了咖啡杯,身体微微前倾。他注意到林晚星处理食材的手法极为专业,甚至可以说,比许多他见过的高级餐厅主厨还要精准。
“她以前学过烹饪?”他问陈默。
陈默迅速调出资料:“根据档案,林晚星是表演专业毕业,没有系统的烹饪学习经历。但据节目组说,她的厨艺完全是自学的,而且进步神速。”
陆时衍轻轻“嗯”了一声,目光仍锁定在屏幕上。
林晚星正在制作馅料。她将拆好的蟹肉与少量猪肉末混合,加入姜末、料酒和特制的高汤冻。
“传统的蟹粉小笼包会加入较多猪肉来平衡成本,但我今天会以蟹肉为主,猪肉只起粘合作用。”她解释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蟹的鲜甜。”
她的手指在馅料中轻轻搅拌,动作轻柔得仿佛在对待什么易碎的珍宝。陆时衍注意到她搅拌时始终沿着同一个方向,这是确保肉质紧实弹牙的关键技巧,很多专业厨师都未必能坚持。
接下来是制作小笼包皮。林晚星取出一块醒好的面团,揉搓成长条,再分成大小均匀的小剂子。她拿起擀面杖,手腕轻转,一个个圆如满月、中间厚边缘薄的面皮就神奇地出现在她手中。
“小笼包的皮要薄而不破,这需要恰到好处的力道和技巧。”她一边操作一边说,“太厚影响口感,太薄则容易在蒸制过程中破裂。”
陆时衍的目光越发专注。他能看出林晚星的每一个动作都经过千锤百炼,那种举重若轻的娴熟,绝非一日之功。
包制小笼包的过程更是令人赏心悦目。林晚星取一张面皮置于掌心,舀入适量馅料,手指飞快地捏出十八个褶子,整个过程不过十秒。成型的小笼包大小一致,褶子均匀,顶部的收口小巧精致,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
“十八个褶子是苏式小笼包的传统标准。”她将包好的小笼包放入铺了松针的蒸笼,“这不仅是美观,也保证了蒸制时热力能够均匀渗透。”
陆时衍忽然想起什么,转向陈默:“她之前那期处理变质食材的节目,录像还有吗?”
“有的,我马上调出来。”
陈默很快找到上一期的精华片段。陆时衍看着林晚星如何巧妙地用腐乳和自制的去腥粉化解变质猪肉的问题,眼神中闪过一丝赞赏。
“应变能力不错。”他轻声道,“而且很有胆识。”
回到直播画面,小笼包已经开始蒸制。林晚星利用这个空档与观众互动,回答一些烹饪相关的问题。
“林老师,您觉得做好一道菜最重要的是什么?”有观众提问。
林晚星思考片刻,认真答道:“是尊重。尊重食材,尊重传统,也尊重食客。每一道菜都承载着厨师的心意和技艺,不该被随意对待。”
这个回答让陆时衍微微点头。在这个追求速成和流量的时代,能保持这种理念的厨师已经不多了。
蒸笼揭开的那一刻,热气蒸腾而上,透过镜头都能感受到那扑面的香气。林晚星用特制的竹夹小心翼翼地将小笼包取出,放在青花瓷盘中。
镜头推近特写,小笼包皮薄如纸,隐约透出内里金黄的蟹黄馅料,松针的清香与蟹肉的鲜香交织在一起,令人垂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成炮灰后我靠美食爆红了请大家收藏:(m.qbxsw.com)穿成炮灰后我靠美食爆红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