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华山玉女峰在夕阳余晖中显得格外宁静。岳不群与宁中则并肩走下思过崖,回到掌门所居的院落时,天边已挂上了几颗疏星。宁中则见岳不群神色间虽有些疲惫,但眉宇间那股挥之不去的阴郁似乎淡去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她许久未见的、沉静而坚定的神采,心下稍安,柔声吩咐侍立弟子去准备些清淡可口的饭菜送至书房。
她自己则先去看了看女儿岳灵珊,叮嘱了几句功课,待折返时,却发现岳不群并未在厅中休息,而是径直去了书房。她轻轻推开书房的门,只见岳不群正伏案疾书,神情专注,甚至连她进来都未曾察觉。跳跃的烛光映在他清癯的侧脸上,那专注的神情,竟让宁中则一时看得有些痴了,仿佛回到了多年前,看着年轻时的师兄挑灯夜读华山剑谱的模样。
她悄步走近,好奇地看向书案。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铺开的宣纸最上方,那七个力透纸背、气势俨然的大字——《华山派振兴方略》。再看下去,下面已是密密麻麻写满了小楷,条分缕析,竟已写就了满满一大张。
恰在此时,岳不群似乎心有所感,停下了笔,抬起头,正对上宁中则那双写满了惊讶与探寻的明眸。他微微一笑,将手中狼毫搁在笔山上,活动了一下有些发酸的手腕,随即拿起那张墨迹未干的《方略》,递到宁中则面前。
“师妹,你来看看。”
宁中则接过纸张,就着明亮的烛光,仔细阅读起来。起初她只是好奇,但越看,神色越是郑重,眼眸中的光彩也越发明亮。只见岳不群在方略中,不仅明确提出了“广纳门徒,夯实根基”、“精研武学,扬威立万”、“结交盟友,共抗强敌”等大方向,更在每一项之下,都列出了颇为具体甚至堪称新颖的施行步骤与考量因素。
尤其是其中关于“开源节流,厚植根基”一项,岳不群竟详细分析了华山派目前各项产业的收支情况,指出了几处明显的浪费和经营不善,并提出了一些整合资源、开拓新财路的设想,虽然有些想法在宁中则看来颇为大胆,甚至有些……不那么像传统名门正派会优先考虑的方式,但条条框框,逻辑清晰,直指华山派目前最为窘迫的财政困境。
“师兄!”宁中则抬起头,眼中满是惊叹与毫不掩饰的钦佩,“你……你何时想了这许多?这方略高瞻远瞩,条理分明,若真能施行,我华山何愁不兴!”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夫君的信任与支持,一如往昔。在她心中,师兄岳不群本就是文武全才,只是往日似乎总被门派生存的压力所困,显得有些束手束脚,如今这番闭关,竟像是打开了某种枷锁,思维变得如此开阔而敏锐。
岳不群看着宁中则那由衷赞叹的模样,心中却是百感交集,泛起一丝酸涩的暖意。他移步到旁边小几旁,那里已摆好了弟子送来的简单饭菜。他心中暗叹:‘师妹啊师妹,你还是这般,只要是我做的事,你总是毫无保留地相信、赞美。前世我岳不群当真是猪油蒙了心,权欲熏了魂,竟会为了那虚无缥缈的霸业和力量,一步步将你推开,最终……’ 他不敢再深想下去,只是端起饭碗,动作斯文地开始用餐,借此掩饰内心的波澜。
吃了两口,他见宁中则的目光还胶着在那份《振兴方略》上,似乎仍在细细品味,便咽下口中食物,用平和的语气问道:“师妹,这方略还只是粗浅之见,你既已看过,觉得其中最关键、最紧迫之处为何?有何看法?”
宁中则闻言,这才将目光从纸上抬起,走到岳不群身旁坐下,纤纤玉指指向方略中“广纳门徒”那一项,正色道:“师兄所虑周详,但依我看来,我华山派如今最大的困境,便是人才凋零。剑气内耗,元气大伤,如今派中除了你我,能独当一面的弟子寥寥无几。这振兴之首务,自然是培养更多堪当大任的弟子。否则,纵有千般妙计,无人执行,光靠我们两人,如何能撑起华山门户?唯有薪火相传,人丁兴旺,华山道统方能绵延不绝。”她这番话说的恳切,亦是多年来压在心头的大石。
岳不群点点头,对宁中则的判断表示认可。“师妹所言,切中要害。人才确是根本。但是,”他话锋一转,放下碗筷,目光沉静地看向宁中则,“师妹可曾想过,培养人才,最需要的是什么?”
宁中则微微一愣,随即恍然,手指下意识地又点向了方略中她刚才觉得颇为“新奇”甚至有些“出格”的那一部分——“开源节流,厚植根基”。她有些不确定地说:“师兄这里不是已经写明了么?是……钱粮?”
“不错!”岳不群肯定道,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正是钱粮!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乃自古不易之理。放在我们经营门派上,亦是如此。传功授艺,需要场地、需要典籍、需要兵器;弟子衣食住行,皆是开销;若要弟子心无旁骛,专心练武,更需提供良好的条件。若门派拮据,弟子连饭都吃不饱,衣都穿不暖,又如何能安心向武?又如何能吸引资质上佳的良才美玉投入门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笑傲之岳不群当主角请大家收藏:(m.qbxsw.com)笑傲之岳不群当主角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