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故称金陵,也叫应天府,于洪武元年正式更名为南京。
本是大明都城,自永乐大帝靖难之役后,南京作为陪都,此处仍保留着完整的六部建制,只是权力早已北移。
南京城墙高耸,城门上聚宝门三个鎏金大字在夕阳下熠熠生辉。
岳不群随着入城的人流缓缓前行,踏入南京城时,正值晌午。
城门处盘查森严,守军挨个查验路引,目光如鹰隼般扫视过往行人。偶有衣衫褴褛的流民试图混入,立刻被长枪逼退。城外草棚连绵,啼哭声隐约可闻,而城内却是一派繁华——秦淮河畔酒旗招展,夫子庙前人声鼎沸,仿佛两个世界。
他递过路引,那兵卒见他腰悬长剑,眼神顿时警惕:江湖人?来南京作甚?
访友。岳不群淡然一笑,指尖轻弹,一枚碎银落入对方袖中。
兵卒面色稍缓,正要放行,忽听一声尖喝:慢着!
一名身着褐衫、腰系象牙牌的东厂番子踱步而来,细长的眼睛上下打量着岳不群:这位先生面生得很啊。手指有意无意地摩挲着刀柄,近来倭寇奸细猖獗,咱家不得不谨慎些。
岳不群拱手,紫袖垂落如瀑:在下华山岳不群。
那东厂番子闻言,细长的眼睛骤然睁大,脸上阴鸷之色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几分惊讶与热切。
原来真是岳掌门!他拱手一礼,语气竟带了几分敬意,咱家虽在宫中当差,却也听闻岳掌门这一个月来转战常州、泰州、扬州,剑斩倭寇五百余,江湖人称紫衣阎罗
岳不群微微一笑:江湖传言,多有夸大。
哎,岳掌门过谦了!番子凑近一步,压低声音,如今东南倭患猖獗,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像岳掌门这般既有侠义之心,又有真本事的,实在难得!
他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块铜牌,上面刻着二字,背面则是东厂的火焰纹印。
南京兵部与东厂在城内设了一座诛寇台,专为招揽江湖豪杰共抗倭寇。番子将铜牌递给岳不群,持此牌可自由出入诛寇台,若能斩获倭寇首级,更有朝廷赏银相赠。
岳不群接过铜牌,指尖在冰冷的金属上轻轻摩挲:哦?朝廷竟肯与江湖人合作?
番子嘿嘿一笑: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况且......他左右看了看,声音压得更低,近来倭寇中混入了不少武林败类,寻常官兵难以应付。有岳掌门这样的高手坐镇,咱家也能睡个安稳觉。
岳不群闻言,心中一动。他此番到南京,本为盗取皇宫内的赤焰金莲,但孤身一人对皇城内情一无所知,贸然行动风险太大。眼前这东厂番子既主动示好,倒不如借诛寇台之便,先与官场中人搭上线,或能探得赤焰金莲的下落。
想到此处,岳不群面上不露分毫,拱手道:赵档头既如此说,岳某自当效力。只是初来南京,对诛寇台诸多规矩尚不熟悉,还望指点。
赵无延见岳不群应下,笑容更深:岳掌门客气了。诛寇台由兵部与东厂共管,持此牌者皆为座上宾。待会儿咱家亲自引您去见周主事,他可是兵部职方司的红人,对南京城内大小事务了如指掌。
岳不群目光微闪,拱手道:既如此,岳某便去诛寇台一观。
岳掌门爽快!番子眉开眼笑,诛寇台就在鼓楼东街,持此牌报咱家名号——东厂档头赵无延,自有人接待。
南京鼓楼东街,人流如织。
岳不群手持铜牌,穿过喧闹的市集,远远便望见一座高台矗立在街角。台高三丈,黑木为基,四角插着绣有二字的猩红旗帜。台前立着一块青石碑,碑上密密麻麻刻着人名与数字——皆是近日斩获倭寇的江湖人士及其战功。
台前站着两名披甲武士,腰间悬刀,目光如鹰。见岳不群走近,其中一人伸手拦住:诛寇台重地,闲人止步!
岳不群亮出铜牌,淡淡道:东厂赵档头引荐,华山岳不群。
那武士脸色一变,立刻抱拳:原来是紫衣阎罗!请!
登上木阶,台内景象豁然开朗。
中央是一张巨大的沙盘,标注着江浙沿海倭寇出没的据点。四周站着十几名江湖人士,有的低声交谈,有的擦拭兵器,皆气息沉稳,显然都是好手。
一名身着锦袍的中年文士迎上前来,拱手笑道:久闻岳掌门紫衣阎罗之名,今日得见,果然风采非凡!在下诛寇台主事,兵部职方司郎中周世显。
岳不群还礼:周大人过誉。岳某此来,是想看看能否略尽绵力。
周世显笑容热络:岳掌门肯出手,实乃朝廷之幸!他引岳不群至沙盘前,近日倭寇在镇江一带活动频繁,尤其是一伙自称鬼丸众的浪人,专劫官船......
正说着,台下一阵骚动。
滚开!老子砍了七个倭寇首级,凭什么不给赏银?!
岳不群转头望去,只见一名虬髯大汉被两名东厂番子架着拖出门外,口中仍骂骂咧咧。周世显摇头叹息:江湖粗人,不懂规矩。斩寇需留活口审讯,他却全杀了,如何核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笑傲之岳不群当主角请大家收藏:(m.qbxsw.com)笑傲之岳不群当主角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