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环顾了一下这藏书万卷的“藏真阁”,对岳不群道:“岳掌门,你便在此安心研究。绝不会有人前来打扰。贫道现在便去寻陆大人,商议筹措那三位九品高手之事。待人手齐备,我再来寻你。”
说罢,陶仲文对岳不群点了点头,便转身下楼离去。
偌大的“藏真阁”五层,此刻只剩下岳不群一人,以及那满楼的浩瀚道藏,和那座沉默的丹炉。
岳不群站在窗边,望着楼下陶仲文远去的身影,又回身扫过这层层叠叠、蕴含着无数先贤智慧的典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机会,已经摆在眼前。能否抓住,能否借此东风让华山真正崛起,就看他自己,能在这座“藏真阁”中,领悟到多少了。他不再犹豫,迈步走向三楼,那里,有他当前最需要的东西。
好的,我们继续。
陶仲文离去后,藏真阁内便只剩下岳不群一人,与这万卷道藏为伴。
他并未立刻直奔可能蕴含高深功法的三楼,而是又回到了一楼。他信步走在书架之间,随手抽阅几本《梅花易数》、《奇门遁甲》相关的典籍。这些学问虽然深奥繁复,但并未能难住岳不群。他修炼《紫霞神功》至九品境界,本身对阴阳五行、气机变化便有极深的感悟和理解,涉猎这些易理术数自有其根基。华山派传承中亦有相关典籍,只是比起这皇家“藏真阁”所藏,无论是数量、种类还是某些孤本的精深程度,都远远不及。
“若能将这些典籍尽数带回华山……”一个念头不由自主地从岳不群心底冒出,让他心头一阵火热。对于一个立志复兴门派的人而言,知识的诱惑力有时更胜神兵利器。有了这些包罗万象的道家典籍作为底蕴,华山派培养弟子、钻研武学的根基将变得何等雄厚?假以时日,能从中涌现出多少可造之材?这简直是能让一个门派脱胎换骨的巨大财富!
他强压下这个有些不切实际的贪念,粗略浏览一番后,便登上了第二层。这一层所藏,多是与符箓、斋醮科仪相关的内容,充满了神秘色彩,与岳不群所修习的、更侧重于自身精气神修炼的武道并非同一条路径。他对这些神神怪怪、仪轨繁琐的东西确实不太懂,也兴趣不大,略作查看,便径直上了第三层。
一踏入第三层,岳不群的精神便为之一振!
这里收藏的,正是他目前最需要的东西——天下各派的道家修炼功法、心法口诀、以及历代高人对道法武学的注解和论着!虽然未必每一本都是直达巅峰的绝世神功,但其包罗万象,体系庞杂,正合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想法。
岳不群如同饥渴的旅人见到了甘泉,立刻沉浸其中。他不再满足于仅在书架前阅读,开始将那些他觉得深有启发、或能与自身紫霞神功相互印证的典籍,一摞一摞地搬到了五楼那处清静之地。
自此,岳不群便在藏真阁的五楼,开始了没日没夜、废寝忘食的研读。
他并非死记硬背,而是将阅读与自身的修炼紧密结合。每每读到精妙之处,或是某种独特的运气法门、或是某种对“气”的全新理解,他便会催动体内的紫霞真气,按照典籍中的描述进行小心翼翼的模拟和尝试;有时读到玄妙的剑理或身法理念,他也会并指如剑,在空气中缓缓比划,以自身剑法为基础,去推演、融合那些新的感悟。
他完全沉浸在了这片知识的海洋里,试图从这浩瀚的道藏中,汲取无尽的养分,寻求那能让自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乃至堪破更高境界的灵光一现。
时光如水,悄然流逝。
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
这一日,陶仲文再次来到藏真阁,轻步走上五楼。他站在门口,并未立刻进去,只是静静地看着里面的岳不群。
只见岳不群披散着头发(或因长久未梳理),原本整洁的紫袍也显得有些褶皱,他正盘坐在云床之上,身前堆满了翻开的、合上的典籍,几乎将他淹没。他双目炯炯,时而紧盯书页,时而闭目沉思,手指无意识地在膝上划动着某种轨迹,周身隐隐有极其淡薄的紫色气韵流转,口中还偶尔念念有词,整个人呈现出一种近乎痴狂、物我两忘的状态。
陶仲文看着岳不群这副模样,不由得轻轻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苦笑。
这一个月来,自从他第一次离开去寻找陆炳商议凑齐三位九品高手的事宜之后,他每隔三天,必定会抽空来这藏真阁看望一次岳不群。
起初的半个月,岳不群虽然专注,但还算正常。每日饮食规律,还会稍作调息,保持着修行者应有的节奏。
然而,从半个月前开始,情况就变了。当岳不群开始尝试用紫霞真气去模拟、印证那些典籍中千奇百怪的理论和法门之后,他似乎就彻底陷入了一种奇特的顿悟与探索状态之中。对周遭事物的感知变得迟钝,竟渐渐开始不吃不喝,完全依靠自身精纯的内力和对“气”的汲取来维持生机,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与先贤智慧的对话和对自身武道的求索之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笑傲之岳不群当主角请大家收藏:(m.qbxsw.com)笑傲之岳不群当主角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