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十五天。
希望号内部的空气仿佛凝固成了铅块,每一次呼吸都带着金属和臭氧的灼热感。持续的高强度运转已经开始显现恶果。非关键区域的照明被进一步调暗以节省能源,部分通风系统因长期过载而失效,让一些舱室弥漫着难以散去的机油气和汗水的味道。人员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与麻木,眼神却像淬过火的刀锋,锐利而空洞,所有的情绪似乎都已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燃烧殆尽。
修复工作进入了最后的、也是最残酷的冲刺阶段。刘猛的声音已经彻底嘶哑,只能依靠手势和写在数据板上的潦草指令进行指挥。希望号的外壳如今布满了狰狞的补丁和临时加固的钢架,像一头被强行缝合起来的钢铁巨兽,虽然伤痕累累,但所有的武器接口和推进器喷口都闪烁着待命的幽光。主引擎完成了最后一次极限功率测试,持续时间仅为原设计的十分之一,但足以进行一次决定性的短程突击或规避。
“信息共鸣阵列”的监控显示,“收割者”的轨迹已经清晰得如同刀刻。它们刚刚完成了一次跨越数个星系的超远距离跳跃,其路径与汐预测的“能量洼地”模型高度吻合,目标直指本方。预计抵达时间,被再次精确校准——十四天二十二小时零七分。
压力达到了顶点。
在这令人窒息的氛围中,张杰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命令刘猛,将研究重点从希望号的修复,暂时转移到对“静滞核心”残留数据和“归墟碎片”信息的最后一次深度挖掘上,目标只有一个——找到一种能够短暂、局部干扰“收割者”那种高维跳跃能力的方法。
“首领,这太冒险了!我们的时间……”刘猛几乎是在用气声抗议,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满是难以置信。
“常规防御和机动,不足以应对。”张杰的声音平静得可怕,灰色的眼眸中没有任何波澜,“我们需要一个‘变数’。哪怕只能干扰它们零点一秒。”
命令被不折不扣地执行。所有的科研力量被集中起来,在汐的指导下,疯狂地运算、模拟、推演。这是一场豪赌,赌的是在最终对决中,那微不足道的一瞬间可能带来的战术优势。
张杰自己,则再次进入了静修室。这一次,他面前悬浮的不再是测试物品,而是一小块从希望号外壳上切割下来的、饱经战火洗礼的复合装甲板。他需要将这段时间的领悟,转化为一种切实可行的能力。
他闭上双眼,精神沉入那片由灰色能量固化的意识“地貌”。他不再试图去“编织”或“干涉”外界,而是将所有的意念,所有的感知,聚焦于体内那沉寂的“秩序之种”,聚焦于那些覆盖在精神裂痕上的、混合了秩序与静滞的灰色能量。
他回想着与“归墟之眼”对抗的最后一刻,回想着那强行将秩序之光“钉”入虚无的感觉。那不是纯粹的力量碰撞,那是一种……“定位”,一种在混乱规则中,强行定义出一个“存在点”的行为。
他的意念与那灰色的能量产生了共鸣。这一次,灰色能量不再温和,而是变得极其“沉重”,仿佛每一丝都凝聚着时空的密度。他将这沉重的力量,缓缓引导而出,并非覆盖向那块装甲板,而是……“注入”其内部某个无形的“节点”。
没有光芒,没有声响。但那块悬浮的装甲板,其周围的空间,出现了一种极其细微的、肉眼几乎无法察觉的“凝固”感。仿佛那片区域的时间流速,被强行减缓了微不足道的一丝,其物质结构的存在感,被临时加固了那么一点点。
这不是防御,不是攻击,而是一种……“锚定”。将一片有限区域的存在状态,暂时性地“锁死”,使其对外界规则变化的抗性得到极其微弱的提升。
他成功了,但也付出了代价。精神海上那些灰色的“伤疤”传来撕裂般的剧痛,喉头一甜,一股血腥味涌了上来,又被他强行咽下。这种“锚定”对精神的负荷极大,而且范围和效果都极其有限。
但这足够了。他需要的,不是覆盖整个战场的领域,而是在关键时刻,保护最关键的那个“点”。
倒计时:十天。
刘猛团队那边传来了消息,带着一种近乎虚脱的兴奋。他们基于“静谧之泉”的【摇篮】技术和“环流之城”的信息扰动力场,结合对“静滞核心”及“归墟碎片”的理解,理论上设计出了一种一次性的“空间黏着剂”。它无法阻止“收割者”的跳跃,但或许能在其跳跃完成的瞬间,极短暂地“粘滞”住其周围的空间结构,延缓其下一步行动。
理论模型成功率为百分之三十七点四。没有时间测试。
也就在这一天,昏迷多日的灰雁,手指轻微地动了一下。一直守候在旁的医疗官立刻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她枯竭的灵能核心中,竟然真的保留住了一丝微弱的、属于她本源的活性。虽然远未达到苏醒的程度,更别提恢复力量,但这微弱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冰封纪元之我的小屋能升级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冰封纪元之我的小屋能升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