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世光
国立三中成立于1938年4月20日,距今已54年了。但学校当时严密的管理制度,教师的严谨教学和学生的刻苦学习风气,以及紧张而有秩序的生活情景等等,仍历历在目,这不仅使我们受到良好的熏陶,而且使我在建国后从事40年教育工作中,能有所借鉴,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我有幸于1942年暑假考取国立三中实验部。我班同学多来自辽宁、河南、江苏、安徽、江西、广东、福建、四川等省,本省同学较少,松桃县最初有3名,一年后仅2名。1946年暑假,教育复员,学校改为贵州省立铜仁中学,除湖南、四川尚有同学继续读铜中外,绝大部分均已返回老家。
我在国立三中整整读了4年书。4年的切身感受较多。而感受最深的还是严密的学校管理制度。
行政管理制度
1942年秋,我到学校报名注册,正式成为国立三中一名学生。当时学校分为高中部(驻校本部,地址旅部街)、女子部(地址在文坛)和实验初中部(地址在火神庙)。1945年,国立20中并入我校,增加了师范部,地址在东山。除全校性活动和每周一个上午的纪念周全校集中外,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部管理。
校本部由校长负责,下设教务,总务两处,各处设主任1人,管理全校教务、总务工作。
各部由部主任全权负责,下设教务、事务等课室,后增设训导员。课室各设1人负责,分管该部教务、事务和训导工作。
日常生活管理制度有:
1. 住宿制度:除经学校批准家住铜仁城的学生可走读外,其余均在学校集体食宿。住宿生除星期六晚饭后,星期日可出校外,其余时间均不准出学校。如果私自外出,学校一旦发现,就要受到惩处。(当然有要事经请假后也可出校,但受时间限制。)
2. 会客制度:外面任何人不准进入学校。需到校找学生者,必须先到传达室填写会客单(一式不准),由传达室人员入校内传呼,然后在会客室交谈,但会客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
3. 校内生活管理:
- 起床号后15分钟,学生必须完成三件事:解大小便,洗脸刷牙,整理内务。整理内务要求床单铺平,被条折成四方形,而且要求用夹板夹起棱角。脸巾要折成4叠,依次挂在绳子上;牙刷、嗽口缸等要求摆放整齐。
- 早操号一响,除值日生仍在完成打扫清洁卫生外,全部同学集体做操。操后早餐、上课。
- 午餐后10分钟即午睡,走读同学可搭住校生睡,也可在教室里桌凳上睡,但必须睡,不容许任何人不睡。
- 课外活动每天一节,由学校统一安排,或搞球类比赛,或搞建校劳动,或管理个人的生产基地等。
- 晚餐后自由活动,内容不限,只是不准出校门。
- 晚自习预备号一响,生活委员就点灯,同学们全都到教室自习。自习纪律勿需教师查看,但很多老师仍不时在窗外巡视,或入教室为学生释疑。
- 晚自习一下,所有灯盏一律集中放在一个长方形的木盆里,同学们全部离开教室,同时教室上锁。10分钟后,全体同学集合,由值日生整队,值周教师或教官小结一天来的情况。小结完毕,由值日同学领头唱歌(多为抗日歌曲),然后在喊“杀”声中解散。
- 15分钟后熄灯号响,除路灯外,全校灯光熄灭。值周老师查床,若有不假外宿者,查明情况后,责令检查,至少要记过一 次,严重的还可收到勒令退学的处分。
4. 就餐纪律
同学中绝大部分来自沦陷区,他们享受甲种贷金,而非沦陷区来的同学则享受乙种贷金,除少数全自费生外,基本上都是吃国家的。
学校将开餐学生的伙食费承包给外面的老板,由承包老板负责开办食堂(每月每人的伙食费学生是清楚的)。学校由总务(事务)部门参加成立膳食委员会,除总务(事务)1人外,主席、会计全由学生担任。膳委会每日将菜金公布,由高班到低班轮流派两名学生随同食堂工友上街采购,买什么主要由监厨学生决定,工友只负责挑。每日公布帐目,月底结算,将节约下来的菜金或移至下月,或加餐,或分发给开餐个人,这主要由膳委会决定。膳委会成员来自各班,经常将意见反映给主席,由主席责成监厨同学购买绝大多数同学喜欢的菜,因此,同学们较为满意。膳委会一年改选一次,为照顾学习,毕业班同学不担任主席和会计。
早餐一般是稀饭,小菜多是炸黄豆,间或也有霉豆腐等,就餐时间5分钟。
中晚餐荤素菜各为一小钵,八人一桌,座位固定,除三天以上缺席由膳委会调补外,一般不调补。值周教师看同学们都盛好饭后鸣哨开饭。开餐时间为10分钟,到最后3分钟时老师鸣一次哨,催你加速,时间一到,哨声一响,全部停止就餐,碗筷等洗好后,各桌分别集中放在各自的碗厨里,离开餐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烽火岁月里的贵州中学请大家收藏:(m.qbxsw.com)烽火岁月里的贵州中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