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铜仁市碧江区的核心地带,铜仁市第二小学(简称“铜仁市二完小”)如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镶嵌在商业区与文化区的交汇之处。自1923年以教会达德小学之名诞生,这所百年老校历经世纪风雨洗礼,于时代浪潮中不断革新蜕变,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35个教学班、3600余名学生、172名教职工的现代化优质公办小学。从“全国红旗大队”到“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从传统教会学堂到数字化示范窗口,铜仁市二完小始终以“学校+特色、教师+专长、学生+特长”为办学宗旨,在“文明守纪、勤奋学习”的学风与“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校风滋养下,书写着黔东大地基础教育的精彩篇章。
学校沿革与基本概况
百年文脉的传承与新生
铜仁市二完小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23年创办的教会达德小学,深厚的文脉积淀为学校发展奠定了精神根基。历经百年沧桑,学校几易其名,始终坚守教育初心,在不同历史时期均承担着区域基础教育的重要使命。关于学校正式定名的时间虽有不同记载,但无可争议的是,其发展轨迹与铜仁教育现代化进程同频共振,从最初的小规模学堂逐步成长为今日的规模化优质校。
如今的学校坐落于北关路31号,地处铜仁商业区与文化区结合部,交通便捷且闹中取静。校园占地面积达平方米,完善的教学设施与优美的育人环境相得益彰,教学楼、实验室、运动场等功能区域布局合理,为师生营造了良好的工作学习条件。2025年,学校西校区已投入使用并参与区域教育活动,形成“一校两区”的发展格局,进一步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
规模结构与硬件实力
学校现有35个教学班,学生3600名左右,教职工172人,其中教师队伍专业配置均衡,涵盖语文、数学、英语、艺体、科学等多个学科。在师资梯队建设上,学校已培育出4名省级骨干教师、5名地级骨干教师、8名地市级教学能手,形成了以骨干力量为核心、青年教师为支撑的优质师资团队,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坚实保障。
作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在硬件设施上紧跟教育信息化步伐。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教室、实验室等功能空间,依托“科技部‘缩小数字鸿沟—西部行动’网络教育示范学校”“教育部李嘉诚远程教育示范学校”等平台优势,构建了数字化教学环境,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 。运动场地涵盖足球场、篮球场及多功能活动区,满足了“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学校”“贵州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的日常教学与训练需求,为学生体质发展提供了硬件支撑 。
办学理念与教育体系构建
核心理念引领发展方向
学校始终秉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务实求新”的办学思想,将“学校+特色、教师+专长、学生+特长”的核心宗旨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这一理念并非抽象的口号,而是转化为具体的育人追求:通过特色办学彰显学校个性,通过专长培养提升教师素养,通过特长发展赋能学生成长,最终实现“给孩子美好的童年,给人生坚实的起步”的教育目标。
在理念践行中,学校形成了清晰的“三风一训”体系:以“文明守纪、勤奋学习”促学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规范;以“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促校风,塑造教师潜心育人的职业品格;用奉献促教育,用乐学促成长,让师生在互动共进中实现价值提升。这些理念共同构成了学校的精神内核,指引着各项工作的开展。
“五育并举”的课程与活动体系
学校构建了“基础课程打牢根基、特色课程发展个性、实践课程锤炼能力”的三维课程体系,在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在基础课程教学中,学校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承担了“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学生分析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国家级实验课题,通过优化教学结构、丰富教学资源,让传统课堂焕发新活力。在每年全市各学科统测中,学生成绩均名列前茅,印证了基础教学的扎实成效。
特色课程涵盖德育、艺体、劳动、科技等多个领域。德育课程以主题班会为重要载体,张玲老师的《劳动最光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丁玲、李静老师的诚信主题班会则通过情景模拟、故事分享等形式,培育学生的诚信品格。艺术教育成果丰硕,五年级学生何雅萱、吴禹贤的英语作品《My hometown and I》曾获一等奖,多名学生在绘画比赛中斩获佳绩,展现了扎实的艺术素养。体育教育依托“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优势,开展足球、篮球等传统项目训练,同时在创新活动中崭露头角,在碧江区“桌而不凡”桌舞展演中荣获城区小学组一等奖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烽火岁月里的贵州中学请大家收藏:(m.qbxsw.com)烽火岁月里的贵州中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