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念践行中,学校形成清晰的“三风一训”体系:校训“明德、博学、健体、尚美”明确育人方向,要求学生既要品德高尚、学识广博,也要体魄强健、审美优雅;校风“团结、奋进、求实、创新”凝聚师生共识,营造互助共进、脚踏实地、勇于探索的校园氛围;教风“求真、务实、乐教、善诱”规范教师行为,倡导尊重教育规律、关爱学生成长;学风“勤学、善思、好问、笃行”引导学生学习,培养主动探究、学以致用的学习品质。这些精神标识渗透在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
五育融合的课程与活动体系
学校以国家课程为基础,结合办学特色与学生需求,构建“基础课程打牢根基、特色课程发展个性、实践课程锤炼能力”的三维课程体系,实现“五育融合”育人目标。
基础课程教学注重“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推行“晨读+精读+拓展”模式,晨读时间安排经典古诗文背诵,精读课聚焦文本解读与阅读理解方法指导,拓展课通过“课本剧表演”“故事创编”激发兴趣;数学教学则强调“生活情境+动手操作”,如在“百分数”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调查家庭开支、商场折扣,让抽象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近年来,学校在碧江区小学各学科统测中,平均分、及格率均稳居城区小学中上游,其中数学、语文两科成绩尤为突出,印证了基础教学的扎实成效。
特色课程聚焦“个性发展、素养提升”,形成“德育+艺体+科技”三大特色板块。德育课程以“红色教育、传统文化、法治教育”为核心,通过“红领巾讲红色故事”“端午包粽子”“法治副校长进校园”等活动,培育学生爱国情怀与法治意识;艺体课程依托专职教师优势,开设舞蹈、绘画、篮球、足球等兴趣班,其中绘画兴趣班学生作品多次在“贵州省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奖,篮球兴趣班连续3年蝉联碧江区小学篮球比赛男子组前3名;科技课程以“普及+竞赛”为路径,低年级开展“科学小实验”趣味课,高年级组建“科技发明小组”,指导学生完成“自动浇水花盆”“简易垃圾分类箱”等小发明,曾获铜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
实践课程注重“知行合一、家校协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实践体系。学校层面,将劳动课列为必修课,分年级设计实践内容:一年级“整理书包”、二年级“打扫教室”、三年级“种植校园绿植”、四年级“厨艺小当家”(校园厨房实践)、五年级“公益清扫”、六年级“职业体验”(走进超市、银行、医院);家庭层面,推出《三小学生家庭劳动清单》,要求学生每天完成“洗碗、扫地、整理房间”等家务,家长每周反馈劳动情况;社会层面,与文笔峰公园、碧江区博物馆建立“实践教育基地”,每学期组织2-3次研学活动,如“文笔峰植物观察”“博物馆里学历史”,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锤炼能力。
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
师德为先的队伍塑造
学校始终将师德师风建设放在师资队伍建设首位,通过“榜样引领、制度规范、活动强化”三维路径,培育教师的奉献精神与育人情怀。
在榜样引领方面,学校每年开展“最美教师”“师德标兵”评选活动,挖掘身边教师的感人事迹。2023年度“最美教师”杨敏,坚守班主任岗位15年,始终坚持“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为帮助厌学学生重返课堂,她多次登门家访,定制“个性化辅导计划”;为照顾留守儿童,她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为孩子辅导作业、购买学习用品,其事迹经学校公众号推送后,引发广泛好评,成为全体教师学习的榜样。此外,学校还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时代楷模”张桂梅、“全国优秀教师”支月英等先进事迹,通过专题讲座、心得分享会,引导教师树立“以爱育爱、以情化情”的教育理念。
在制度规范方面,学校制定《三小教师师德师风考核细则》,将“不体罚学生、不有偿补课、不收受家长礼品”等要求纳入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若教师出现师德失范行为,年度考核直接定为“不合格”,并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同时,建立“师德师风监督机制”,通过设立家长意见箱、开通监督电话、每学期开展1次家长满意度调查,形成“学校监督+家长监督+社会监督”的立体网络,确保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
在活动强化方面,学校每学期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月”活动,通过“师德宣誓”“师德演讲比赛”“家访暖心行动”等形式,强化教师育人使命。其中“家访暖心行动”要求教师每学期至少家访20户学生家庭,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生,既要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也要向家长传递科学教育方法,许多教师在走访中与家长建立信任,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烽火岁月里的贵州中学请大家收藏:(m.qbxsw.com)烽火岁月里的贵州中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