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仁”理念引领下,学校构建“三风一训”精神标识:校训“爱己爱人、笃学笃行”凝练育人根本,要求学生既要自尊自爱,也要关爱他人,既勤于学习,更重于实践;校风“团结进取、和谐创新”营造温暖向上的校园氛围,让师生在互助中成长,在创新中突破;教风“敬业爱生、博学善导”规范教师行为,以专业能力与仁爱之心呵护学生成长;学风“勤学善思、乐读乐创”引导学习方式,培养主动探究、乐于创造的学习品质 。
学校始终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路,将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路径:以质量为根基,夯实学科教学;以科研为动力,提升教学效率;以特色为抓手,发展个性特长,最终实现“追求生命活力,实现生命健康”的办学目标 。
“三维融合”的课程与活动体系
学校以国家课程为基础,结合“书香+艺术”特色,构建“基础课程筑牢根基、特色课程发展个性、实践课程锤炼能力”的三维课程体系,实现五育融合育人。
基础课程:打造高质量教学品牌
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育人实效。语文教学推行“大阅读”工程,将“晨读经典、课读文本、课外阅读”有机结合,每周开设1节阅读分享课,通过讲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等形式检验成果,2024年读书月期间共开展各类阅读活动32场 ;数学教学采用“生活情境教学法”,如在“百分数”单元组织学生调查商场折扣、计算家庭开支,让抽象知识具象化;英语教学引入“沉浸式情境课堂”,通过英语角、英文歌曲大赛等活动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凭借扎实的教学质量,学校连续2013-2015年斩获全市教学质量一等奖,多年稳居铜仁城区小学排名前三甲。
特色课程:培育个性化发展优势
围绕“书香校园”与“艺术教育”两大特色,开发系列校本课程。
- 书香特色课程:开设《经典诵读》《绘本创作》《铜仁文化故事》等课程,组织“读书月”“经典诵读展演”等活动,2025年春季开展的“传经典·颂美德”活动中,学生朗诵的《少年中国说》获市级一等奖 ;同时推行“家庭阅读推广计划”,鼓励学生带动家长共读,形成“校园书香+家庭书香”的联动效应 。
- 艺术特色课程:开设舞蹈、合唱、绘画、手工等16个兴趣班,组建“舞精灵”舞蹈队、“童声飞扬”合唱团等专业社团。舞蹈队编排的《春绿》《舞精灵》等作品先后获全国、全省艺术展演一等奖,合唱团在“贵青杯”比赛中斩获佳绩,手工社团连续举办六届艺术节,展现学生超强动手能力。
- 体育特色课程:依托“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优势,开设足球、健身操等课程,健身操队多次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比赛,足球校队常年稳居区级联赛前列。
实践课程:构建家校社协同体系
打造“学校+家庭+社会”三维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 学校实践:将劳动教育纳入必修课,分年级设计实践内容——低年级“整理内务”、中年级“校园绿植养护”、高年级“手工创作与义卖”,2024年六一义卖活动筹集善款1.5万元,全部用于帮扶困难学生;
- 家庭实践:推出《“家仁”实践清单》,要求学生每周完成“家务劳动、亲情陪伴”等任务,通过班级群分享实践成果,每月评选“孝亲小标兵”;
- 社会实践:与铜仁博物馆、烈士陵园、消防大队建立实践基地,每学期开展“红色研学”“安全演练”“文化寻访”等活动,2025年开学典礼上,通过抗战故事分享开展国防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不屈、担当”的精神品质。
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
师德为先:筑牢仁爱育人根基
学校始终将师德师风作为“立教之本”,以“榜样引领、制度规范、活动浸润”三维路径,培育教师的仁爱之心与奉献精神。
榜样引领树标杆:每年开展“最美教师”“师德标兵”评选,挖掘身边的育人典型。市级骨干教师张敏深耕班主任岗位18年,专注留守儿童教育,坚持每周为困难学生辅导作业,周末上门家访,其事迹被碧江网报道,成为全体教师学习的榜样;同时组织教师学习“时代楷模”先进事迹,通过专题讲座、心得交流,强化“全身心为学生服务”的办学思想 。
制度规范划红线:制定《师德师风考核细则》,将“不体罚学生、不有偿补课、廉洁从教”等12项要求纳入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建立“家长监督委员会”,通过意见箱、监督电话、满意度调查等渠道,形成立体监督网络,近年家长对师德满意度均达98%以上 。
活动浸润强认同:每学期开展“师德主题教育月”活动,通过“师德宣誓”“家访暖心行动”“育人故事分享会”等形式强化使命担当。其中“家访暖心行动”要求教师每学期家访不少于25户,重点关注单亲家庭、留守儿童,2024年全体教师累计家访3200余次,为150余名学生提供“一对一”帮扶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烽火岁月里的贵州中学请大家收藏:(m.qbxsw.com)烽火岁月里的贵州中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