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师资力量:德才兼备,潜心育人
师资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印江民族中学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强校之本”,通过三十余载积淀与系统培育,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富有民族教育情怀的教师队伍。目前,学校共有教职工236人,其中专任教师228人,本科学历教师占比达100%,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32人;高级职称教师78人,中级职称教师105人,形成了“老中青”合理搭配的梯队结构。教师队伍中,涌现出省级骨干教师8人、市级骨干教师25人、县级骨干教师62人,多名教师荣获“省级优秀教师”“市级师德标兵”“民族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12名教师成为县级学科带头人,3名教师入选贵州省民族教育专家库。
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始终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育人准则,将师德教育与民族教育情怀培育相结合。通过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培训、民族教育先进事迹报告会、“师德承诺”签名活动等,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对民族教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将师德表现与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绩效工资直接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确保教师队伍的纯洁性与先进性。在日常工作中,老师们以身作则、关爱学生,尤其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需求,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陪伴学生成长,成为学生心中的良师益友。
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学校搭建了多元化的成长平台。一是深化校本教研,建立“备课组—教研组—学校”三级教研网络,每周开展集体备课、公开课、评课议课等活动,聚焦民族教育特色与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二是实施“青蓝工程”,安排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帮扶,通过听课指导、教案修改、课题共研等方式,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三是加大培训力度,每年选派大批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民族教育专项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和教学改革培训,组织教师到外地名校及民族地区优质学校参观学习,引进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四是鼓励教学创新与课题研究,支持教师围绕民族教育开展专项研究,近年来,学校教师在各级刊物发表教学论文200余篇,主持或参与省级、市级、县级课题40余项,其中《民族地区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土家族文化融入高中美术教学的路径研究》等多项课题荣获省级、市级教学成果奖。
四、办学理念与特色:民族融合,全面发展
(一)办学理念
印江民族中学始终坚守“民族团结、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核心办学理念,以培养“品德高尚、学识扎实、民族团结意识强、综合能力突出”的新时代青年为目标,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与“民族特色、因材施教”相结合的育人方针,既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又重视民族文化传承和综合素质培养,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个性化成长,成为民族团结的践行者和民族文化的传承者。
(二)办学特色
1. 民族团结教育,筑牢共同体意识
学校将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办学全过程,构建了“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三位一体的民族团结教育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开设《民族理论常识》《民族文化概论》等校本课程,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语文、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打造民族文化长廊、民族团结主题广场,举办民族文化节、民族团结演讲比赛、民族知识竞赛等活动,营造“各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在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民族文化调研”“结对帮扶”等活动,鼓励不同民族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学校先后被评为“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铜仁市民族团结教育先进单位”。
2. 民族文化浸润,彰显办学特色
学校深度挖掘土家族、苗族文化资源,将民族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在艺术教育方面,开设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美术等特色课程,成立摆手舞队、苗族芦笙队、民族书画社等学生社团,定期开展民族舞蹈展演、民族手工艺品制作大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传承民族艺术;在体育教育方面,将土家族摆手舞、苗族板凳舞等民族体育项目引入体育课和大课间活动,既增强学生体质,又传承民族体育文化;在课程开发方面,组织教师编写《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读本》《印江民族民间艺术赏析》等校本教材,让民族文化走进课堂、滋养心灵。近年来,学校学生在全国、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艺术展演等活动中屡获佳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烽火岁月里的贵州中学请大家收藏:(m.qbxsw.com)烽火岁月里的贵州中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