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沐然站在茅棚的阴影里,呼吸间泥土的湿浊气息,隐隐裹挟着从汴京方向飘来的喧闹人声。那不再是史书里冰冷的几行字,那不是史书上的冰冷记载,而是活生生的、带着烟火气的召唤,仿佛在向他招手。然而,耳边响起的系统提示音却冷冰冰地提醒着他,危险无处不在。
【环境音频谱分析:人类活动声纹占比73.8%,符合百万级人口都市边缘特征。检测到低频能量波动,疑似大型水力机械运作。】
左眼微微胀痛,视野边缘那抹顽固的幽蓝色挥之不去,时刻在提醒他的处境 —— 被强行绑定了一个来历不明 “人工智能” 的穿越者,被迫成为为了什么 “文明熵减” 而去 “干预历史” 的提线木偶。
“汴京……” 他低低念着这两个字。那里不仅是这个时代繁华的顶点,更是风暴的中心。范仲淹、吕夷简…… 这些人名在他脑子里打转,不再是书本里光辉的榜样或是城府深沉的权臣,而是活生生、能决定他生死,甚至左右这个文明未来的存在。
老农收拾起碗筷,扛上锄头,朝林沐然含混地点了下头,便佝偻着走向田埂深处。要想在这陌生时代活下去,第一步就是信息。林沐然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底的迷茫和抗拒,试图和脑中那个名为 “璇玑” 的存在沟通。
“现在是什么日子?庆历三年四月…… 初几?朝堂上有什么动静?” 他努力让意念平静,不敢泄露太多情绪,生怕又触发了那该死的警告。
短暂的寂静。只有左眼视野里,细微的数据流像瀑布一样无声地滚落。
【检索中…… 参照天象、植被推算,时为庆历三年四月初七。史料载:宋仁宗赵祯于三月末罢免吕夷简相位,擢升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协同富弼、欧阳修等主持‘庆历新政’。《答手诏条陈十事》奏折预计近期呈递…… 警讯:数据库出现细微扰动,部分细节与基准史模型存在 0.7% 偏差,建议采集本地即时情报校准。】
偏差?林沐然心头一紧。系统并非无所不知?它的数据库也会有误?还是…… 从他降落到这个时空的那一刻起,某些事情就悄无声息地偏离了轨道?
他必须去汴京,必须亲眼确认。确认他所知的历史是否还在运转。获取信息最好的地方,除了皇宫禁苑,便是这国家的最高学府和出版心脏 —— 国子监。那里堆叠着浩瀚的典籍、档案,甚至可能找到近期流通的朝报和邸抄。
怎么进去?他下意识摸了摸身上这件现代科技面料勉强缝上宋代样式的青衫。冰冷的碳纤维护臂藏在袖中。系统提供的这个 “赴京赶考惨遭劫掠的书生” 身份,眼下就是他唯一的敲门砖。
他整了整衣冠,虽然清瘦疲惫,但多年读书积累的书卷气还在。他朝着老农消失的方向,再次深深一揖,尽管对方可能早已看不见,转身沿着田埂,朝着那人声若隐若现的庞然大城走去。
通京的官道上并不冷清,牛车、行人往来不绝。林沐然低眉垂眼,尽力减少存在感。偶尔有好奇的目光扫来,他便显出落难书生的窘迫。左眼的系统却在暗中全开,无声地将行人的衣着、只言片语、各种运载工具,都转化为冰凉的数据流,录入数据库,分析着这个时代的脉动。
【扫描对象:男性,约三十岁,粗麻布衣,肩扛柴捆。肌体强度评估:中等。口音:汴京近郊,带陈留特征。社会层级推断:平民。】
【载具:木质双轮牛车。运载物:谷物。科技水平评估:农耕文明典型运输工具,无异常技术特征。】
信息像洪水般冲入脑中,眼前的现实被不断肢解分析,变得精确而陌生。他压下这种不适感,强迫自己专注于脚下的路和即将踏入的漩涡。
走了大半天,直到午后时分,汴京那巍峨的城墙才终于撞入眼底。高耸的城楼、如织的人潮、鼎沸的市声,交织成一幅远比任何历史复原图都更鲜活、更具冲击力的画卷。巨大的城市活力扑面而来,几乎将他淹没。
他随人流通过了城门,守城兵卒懒懒地瞥了他一下,未加阻拦。一入城内,繁华更甚。宽阔的御街两旁店铺林立,吆喝叫卖声不绝于耳。系统不断地标出一些它不认得、或与数据库里微有差异的商品、建筑样式,甚至人们某些习以为常的小动作。
林沐然无暇细看,根据系统基于历史地图生成的导航提示,穿街过巷,终于来到了国子监门外。
朱漆大门前守着肃穆的石狮,门庭略显冷清,只有几个穿着襕衫的监生进出。林沐然定了定神,上前对门房的老吏拱手行礼,尽力模仿着略带乡音的官话,姿态放得极低:
“晚生乃京东路士子,姓林名沐然,此番进京赶考,不幸于途中遭了匪患,盘缠、路引尽失。久闻国子监藏书甲于天下,心中向往,恳请老先生行个方便,允晚生入内观览群书,聊慰渴慕之心,亦可温习课业,以备科考。” 语气恳切,面上适时流露出落难书生的凄惶和对学识的渴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后AI逼我搞文明升级请大家收藏:(m.qbxsw.com)穿越后AI逼我搞文明升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