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闱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让学子们哗然的事。
即在殿试之后,有学子在帝前鸣冤。
状告江南学政贾思敏擅用权职,与人勾结,迫害本届真正的解元周启,从而让当地望族于家的于湘子顶替了周启的解元之名。
这事如果是真的,贾思敏简直是胆大妄为,罪不容恕。
恩科乃为国举才的大事,一地学政若为私利,连一府解元都敢随便更换,世上还有什么是他不敢干的。
于湘子是本次恩科二甲的第九名,成绩不算出众,却也绝不算太差。
他自然不能接受这个指控,与状告他的学子差点当殿打起来。
两人当殿吵得不可开交,单听他们的辩论,两人都有一定的道理,却谁也拿不出详实证据,无法辨别真伪。
不得已,主考官林浩明站了出来制止:“都别吵了,此事系关重大,但是你们俩都拿不出有力的证据,只能等钦差下去查。
简若之,你以下告上,若最后查出来是诬告,不仅需革除你身上的一切功名,还要判流放三千里,你可知晓?”
“回大人,学生知晓,学生愿意赌上个人的前程功名来揭露贾学政的龌龊嘴脸。”简若之梗着脖子回答。
“既然如此,你们俩暂时不授职,不可离开京城,一切等真相查明之后再议。”
这件事暂时就这么定了下来,不过具体派谁去查,皇帝暂时还没想好。
阮卿听说此事之后,立即向皇帝毛遂自荐,说由自己去江南查。
她近期本来就打算去江南。
女协和花颜阁在京城已经站稳脚跟,到了该考虑开分店的时候。
而最合适的地点,莫过于文风浓郁,又富庶的江面。
此时正值阳春三月,出行再合适不过。
番薯种植和用土方制作氮磷钾的法子,她都详细写了出来,交给了崔至清。
让民间寻找山林中堆积的鸟粪养田的事也一并交代了。
至于其他的就用不着她操心了,崔至清是个能吏,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干。
暂时需要做的事,都交待下去了,前往江南,可谓是万事俱备,就差一股东风。
毕竟一国太后想要离京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没想到刚瞌睡,枕头就送上门来了。
“母后,您身为一国太后,身份何等贵重,岂能随便出京。”皇帝听后几乎是想也不想的就拒绝了。
母后有本事不假,可她自十二岁入了宫廷之后,就没有离开过京城一步,毫无在外生存的经验。
加上最近几个月为了帮他,得罪了很多人,一旦离开京城,危险简直难以估量。
他可没有忘记发生在元宵节的刺杀,虽然那场刺杀没有翻起什么浪花。
要查贾思敏,怎么着也用不着母后出马。
“为何不行?反正朝廷是要派钦差,派谁不是派,哀家悄然微服出京,还不容易引起人的注意。
毕竟没人会想到一国太后会微服江南。”阮卿眉毛一扬。
“那不一样,母后,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钦差查案,风险极高,贾思敏真的换了解元,牵扯进去的人肯定不止他一个。
您身为一国太后,岂能冒这个险。”皇帝打死不同意。
“什么叫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像咱们这等身份的人,若一味的只高高坐在皇城的宫阙里,根本不知道外面的实际情况的,能治理好国家吗?
无论是哪朝哪代的皇帝,想治理好国家,就必须走进民间,实解真实的民情,了解地方官员。
不然历朝历代,为何都有皇帝微服出行的事发生?
哀家代钦差去江南,除了查案,还可以顺便探探民情。
你若有皇子监国,这件事由你这个皇帝来做更好。
问题是你还年轻,膝下尚无成年皇子,你的担子没有人帮你挑。
所以这微服观察民情的事就只能由母后来帮你完成了,趁着母后年纪还不算大,腿脚还灵便,还能帮你跑一两年。
等再过几年,年纪大了,我有心想帮忙也帮不上了。”
阮卿苦口婆心的和皇帝打起了感情牌。
果然,皇帝还年轻,不是职场老油子出身的阮卿的对手。
被她几句煽情的话说红了眼。
微微默了片刻,皇帝才道:“是儿子不孝,什么都需要母后来帮我操心。
您实在要去,儿子也不阻拦,待儿子先找林卿他们合计合计,看看要安排哪些人员随行……”
只是话没有说完,就被阮卿打断:“停,微服,是微服你懂不懂?
你帮我安排一堆侍卫和随行官员叫微服吗?那叫大张旗鼓的南巡。
一国太后带着那么多人南巡,能体察到什么民情?查到什么案子?
再说了,国库那么穷,还带着那么多人下江南,那是吃饱了没事干,凭空给老百姓增加负担。
你什么也别安排,我就带鹊起梁凡和昭平,还有杨三,外加几名暗卫即可。
你要实在不放心,就从刑部抽调一个伶俐的官员随行。”
“不行,母后若只带这几个人,儿子万万不能让你离京。”皇帝不干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太后她一心只想躺平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太后她一心只想躺平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