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废帝司马奕(342年—386年):字延龄,东晋的第七代皇帝,晋成帝之子,晋哀帝司马丕之弟。司马丕死后,司马奕于365年(兴宁三年)二月即位,在位6年,为桓温所废。被废后心灰意冷,又怕再遭祸端,便整天饮酒作乐,于386年过世,时年45岁。
晋简文帝司马昱(320年—372年):字道万,东晋第八代皇帝。他是元帝少子,桓温于371年十一月废司马奕后,于同月己酉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咸安”。次年七月病逝,在位仅8个月,终年53岁。
晋孝武帝司马曜(362年—396年):字昌明,东晋的第九代皇帝,简文帝司马昱第六子。372年即位,当时他才11岁,由太后褚蒜子掌政。383年,在谢安等的辅佐下,击败前秦大军,赢得淝水之战的胜利,保全了东晋王朝的国运。但他后来沉湎于酒色,任用司马道子,导致东晋政局再度陷入混乱。396年,因酒后戏言,被张贵人用被子闷死,时年35岁。
晋安帝司马德宗(382年—419年):字安德,东晋的第十代皇帝,孝武帝长子。他智力低下,在位期间,内乱频发,国势日衰,419年被刘裕所杀。
晋恭帝司马德文(386年—421年):字德文,东晋末代皇帝,孝武帝之子,安帝之弟。419年,刘裕废安帝,立司马德文为帝,年号元熙。420年,刘裕代晋称帝,建立宋朝,晋恭帝司马德文被废为零陵王,次年遇害。
以下是一首七律赞《晋朝货币政策:复杂背景与深远影响》
《赞晋朝货币政策》
晋代钱法意深涵,复杂缘由细探勘。
西晋沿承曹魏币,五铢虽用弊生潭。
东晋币制多纷扰,旧钱新况共混搀。
铁币流通添乱象,钱荒困境惹忧惭。
桓玄废论惊朝议,众说纷纭利弊谈。
币制失衡经济扰,民生国势亦牵含。
前车之鉴留千载,后世研思作镜龛。
这首诗的大致解释如下:
首联指出晋朝的货币政策有着深刻内涵,值得仔细探究其复杂背景。
颔联说明西晋沿用曹魏的五铢钱,但逐渐产生诸多弊端。
颈联阐述东晋货币制度更为纷杂,既有旧钱的沿用,又有新情况的出现,铁钱的流通也增加了混乱,导致钱荒等困境令人忧愁。
颔联提到桓玄提出的“废钱论”在朝堂引发争议,众人对其利弊各有说法。
尾联强调货币制度失衡对经济和民生国家都有影响,晋朝货币政策成为后世研究的前车之鉴。
以下是一篇关于“晋朝货币政策”的深度解析文章:
《晋朝货币政策:复杂背景与深远影响》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朝代,其货币政策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深入研究晋朝的货币政策,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经济状况,更能揭示出政治、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对货币体系的影响。
一、西晋货币政策的形成与特点
(一)沿用五铢钱的背景
西晋建立后,选择沿用曹魏时期的五铢钱,这并非偶然。首先,保障士族利益是一个重要因素。西晋王朝是在士族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这些士族在长期的积累中拥有了大量的财富,其中包括大量的钱币。铸造新的货币可能会导致士族财富的缩水,从而影响他们的支持,因此为了维护士族的利益,西晋选择沿用旧币。
其次,缺乏经济人才与经验也是一个关键原因。更改币制是一个复杂的经济问题,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经验。然而,在西晋建立初期,可能缺乏足够的经济人才来处理这一问题。同时,对于如何处理大量的旧币、如何建立新的货币体系等问题,也缺乏有效的方案和经验。
最后,商品经济的倒退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三国时期的战乱导致人口锐减,从东汉时期的 6000 万人口下降到三国结束时的 800 万左右。人口的大幅减少使得商品经济严重倒退,金属货币的作用也相应地被削弱。在这种情况下,对新货币的需求也就不那么迫切了。
(二)五铢钱的影响
五铢钱在西晋时期的沿用,对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它维持了一定的货币流通秩序,使得市场交易能够相对平稳地进行。另一方面,由于五铢钱的铸造质量参差不齐,且流通时间较长,其价值逐渐下降,导致货币贬值,进而引发通货膨胀等问题。
二、东晋货币政策的演变与挑战
(一)货币使用的复杂性
东晋建立后,货币使用情况变得更加复杂。最初,东晋沿用了孙吴时期遗留下来的钱币。这是因为晋元帝司马睿为了争取江东士族的支持,承认了东吴货币的合法有效性,从而使江东士族手中的旧币变成了可流通的资产。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晋还出现了其他货币形式,如布帛等实物货币的使用逐渐增加。这反映了当时货币体系的不稳定和经济的困难局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古籍货币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古籍货币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