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4年,脱脱因病辞职,上了17次奏折,元顺帝才答应。
之后元顺帝又陆续任用了几个人为相,他们都不算奸臣,但是能力不如脱脱。
而元顺帝继续推行以廉政为核心的一些改革措施。
如派遣24个宣抚使巡查全国官吏,考察吏治。
不合格的四品以上,可就地免职。
五品以下可以直接斩杀!
同时,各地中高级官员的任命,元顺帝也要亲自考核后才行。
只是这个时候的元朝已经腐烂到根上了。
只有少数宣抚使比较公正,做得不错,大部分的宣抚使那是出巡一趟,就得赚个盆满钵满,反而把局势搞得更糟糕了!
同时,有个词叫做天灾人祸!
正如我之前说的,天灾无常,随时都可能有。
但若是民间财富分配(如土地)相对公平,朝廷清明,政令通达,那么抗击天灾的能力就会加强,很多天灾都是可以度过去的。
而相反的情况就是一个小天灾,就可能引起大动乱!
有句话叫做改革先改人!
历朝历代,古今中外,即使是现代,为什么改革变法为何绝大多数都失败了呢?
还是那句老话,统治阶级烂透了,即使是领头人想要改变,但其本身就是站在这些人的上面,那些既得利益者就是他的基石。
自己挖自己的地基?除非是有绝对力量,将地基全都清理一番而且还要保证清理完之前,自己没被整垮下来。
但这又哪那么容易呢?
这个时期的元朝也是如此,黄河决口,瘟疫爆发,饥荒遍地。
甚至连大都都出现了很多的乞丐。
元顺帝一面下令赈灾,一面发罪己诏,同时在1349年,重新启用脱脱为,试图改变这种局面。】
...
“唉,这看来也不能完全怪妥懽帖睦尔啊!”
忽必烈感叹道。
...
【脱脱二次拜相之后,也试图力挽狂澜。
这一次,他主要用了两个政策来稳定局势。
当时的情况是,黄河水灾导致了朝廷财政严重困难,如盐税和漕运就受到极大的影响。
方国珍在海上截断了元朝往大都输送物资的海运路线。
同时元朝几十年来,发行纸钞,却无节制的印制纸钞,导致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经济紊乱,进而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义军迭起。
对此,脱脱便想以解决黄河水灾为突破口,来使各地起义偃旗息鼓。
他主要使用了更钞法和贾鲁治黄河。
也就是发行新钞来取代旧钞,稳定物价。
但他肯定是不懂货币经济学,他推行的新钞没几年就再次崩溃泛滥了。
不过,他任用贾鲁治黄河,疏浚运河,倒是成功了。
只是当初就有人说,治黄河没用,短期内劳民伤财,肯定会加重起义泛滥的情况。
结果脱脱这边治理黄河,那边的白莲教主韩山童就搞了一个独眼石人的石像,搞出了“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口号,宣称弥勒降生,明王降世!
接着韩山童又遇到了刘福通,刘福通就出主意说,韩山童是宋徽宗八世孙,该有天下。
说到这里,我就好奇了,为啥要说是宋徽宗这个画家的子孙呢?
这画家名声这么烂!
另外,我感觉比较巧合的是,韩山童一脉没有最后问鼎天下,反倒是当过和尚的朱元璋成为了明皇!】
...
“这...”
元顺帝时空,大都,丞相脱脱懵了,治理黄河不行吗?
可是不治也不行啊!
还有货币经济学是什么?
...
元世祖时空,忽必烈叹气道:“这脱脱也不行啊!这二次出山,怎么尽出昏招?依你们看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才能拯救大元?”
群臣全都赶忙低头!
...
朱元璋沉思道:“纸钞,通货膨胀?货币经济学?这里面有什么道理呢?”
...
北宋,宋徽宗满脸通红气得牙痒痒道:“什么意思?朕是画家没错,但你这说的什么意思?”
群臣低头,不敢应答。
这不明摆着吗?
就跟那唱戏的李隆基一样,说你不务正业呗!
...
【韩山童,刘福通揭开了大起义的序幕。
接着彭莹玉,李二,周普胜,王权,张椿,孟海马以及被陈友谅弑主的徐寿辉和朱元璋的丈人,马皇后的义父郭子兴纷纷起义。
这些义军基本上都尊韩山童这一脉为明王,在韩山童战死之后,就尊他儿子韩林儿为小明王!
当然这只是名义上尊小明王,实际上是各自发展,顶多有时候联合起来抵抗一下元军。
因为义军都头戴红巾,所以又把他们称之为红巾军!
一时间,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
脱脱一下子就懵了!他立马派人去平乱,结果义军越剿越多。
元顺帝责问脱脱,为啥搞成这样?你不说情况会好的吗?
此时的元顺帝,已经开始有摆烂的趋势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请大家收藏:(m.qbxsw.com)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