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张好古

东溪听水夜半更

首页 >> 学名张好古 >> 学名张好古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临高启明 赘婿 农家小子的古代上进日常 一代奸相:从征服皇后开始 三国:当不成谋士我只好四分天下 穿越到大明当昏君 重生唐末当皇帝 1627崛起南海 大明:五年狗县令,震惊朱屠夫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 
学名张好古 东溪听水夜半更 - 学名张好古全文阅读 - 学名张好古txt下载 - 学名张好古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三五七章 凭吊文正公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吃过饭后,众人稍作休息,宴会结束后,张好古表示明天一早要去拜访范汝梓,范汝梓听后欣然接受。

张好古和宋应升一同回到住所,一进门,张好古便迫不及待地询问起这一带救灾的情况。宋应升详细地向他讲述了延安府上下为应对灾情所做的努力。在朝廷的粮食尚未运抵之前,他们就已经展开了自救行动,不仅官员们积极捐款捐物,富户们也纷纷响应,尽自己所能提供援助。然而,这些努力仍然远远不够,好在朝廷的粮食及时送达,才稍稍缓解了燃眉之急。

张好古听完后,对延安府的应对措施表示赞赏,并将自己近期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宋应升。他还提到了自己来延安府的目的以及在宜川所发生的事情,尤其是吴明忠的致残事件。宋应升听闻后,对吴明忠的遭遇深感愤慨,毕竟大家都是同在一个锅里吃饭的兄弟,有着一年多的深厚感情。怎么能不关心呢?

两人相谈甚欢,不知不觉间时间已悄然流逝,直聊到了下半夜。若不是宋应升担心张好古过于劳累,恐怕两人会一直畅谈至天明。毕竟张好古这一天四处奔波,确实也有些疲惫不堪了,于是他便吹灭了油灯,准备歇息。

次日清晨,张好古悠悠转醒,洗漱完毕后,便有仆人送来了两碗热气腾腾的荞麦饸烙。或许有人会心生疑问,为何总是荞麦面呢?难道说延安府并不缺粮食吗?其实,在当今时代,荞麦或许被视为一种优质的粮食,但在过去,它毕竟属于粗粮,即便天天食用,也难以让人饱腹。而且荞麦的饱腹感较差,并不耐饿。

不过,荞麦这种作物也有它自身的独特之处。它具有很强的耐旱能力,这使得它成为了那些地势崎岖、土地贫瘠的山坡地和边角地的理想选择。这些地方往往缺乏良好的灌溉条件,但荞麦却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顽强生长。人们只需要将荞麦种子种下,然后让它们自由地生长,即使完全依靠自然降水,最终也总能收获到一些荞麦。

然而,尽管荞麦有着适应恶劣环境的优势,但它的产量却相当低。与其他主要农作物相比,荞麦的收成往往较少,这也是人们通常不愿意大规模种植它的原因之一。毕竟,对于农民来说,产量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重要因素之一。

好了,关于荞麦的话题就先说到这里吧,让我们回到正题上来。张好古稍作收拾之后,便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范汝梓家的路途。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张好古此次前往范汝梓家并非是专门去拜访他,所以他并没有特意准备什么礼物。但是,毕竟是去别人家做客,空着手总归是有些不太合适的,多少还是应该带点礼物表示一下心意才好。

带什么礼物好呢?张好古苦思冥想,突然灵机一动,现在最好的礼物可不是什么宣纸徽墨、文房四宝之类的,而是实实在在能填饱肚子的食物啊!于是,他转身从士兵们那里搜罗了一些罐头。这些罐头虽然在军中算不得什么稀罕物,但在这粮食短缺的时期,却也能派上大用场。这些罐头有装着肉的,也有装着水果的,种类还挺丰富。

果不其然,当范汝梓看到张好古带来的竟然是吃的,而且还是可以长期保存的罐头时,他的脸上立刻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宾主二人寒暄了一会儿后,张好古突然提议说想去嘉岭山看看,欣赏一下那里的石刻和宝塔。范汝梓一听,顿时来了兴致,他高兴地表示愿意给张好古带路。毕竟,对于文人来说,游览名胜古迹、欣赏自然风光,往往能激发创作灵感,说不定还能写出一篇绝妙的文章或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呢!若是真能如此,那可真是经典永流传啊!

范汝梓虽然年纪已大,但身体还算硬朗,骑马对他来说并非难事。不过,要驯服一匹烈马对他来说就有些力不从心了。宋应升原本并不打算一同前往,因为他需要专心监督赈灾事宜。然而,张好古却坚持让他一同前去,并表示这就算是给他放一天假,让他偶尔放松一下。毕竟,下面还有其他人盯着,而且延安府也在认真处理赈灾工作,应该不会出什么差错。

于是,范汝梓、张好古和宋应升三人并肩骑着马,缓缓前行。他们身后紧跟着一群文人士子和乡绅,形成了一支颇为壮观的队伍。范汝梓特意准备了一些羊肉,而张好古则携带了几瓶罐头。其他人有的带着精致的点心,有的则提着香醇的美酒。

当他们抵达山脚下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令人惊叹的石刻。众人下马,驻足观赏。

张好古站在“嘉岭山”三个大字前,凝视良久,仿佛能透过这三个字感受到范仲淹当年的心境。这三个字犹如范仲淹其人,刚正不阿,气势磅礴。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好古轻声念出这句千古名言,心中涌起一股敬佩之情。范仲淹的这句名言,不仅是他个人高尚品德的写照,更是对所有仁人志士的激励与鞭策。

范仲淹是文人出身,写得千古传颂诗词文章;在地方任职和京师任职掀起了数次改革,虽然屡遭挫折,初心不改;得到了普遍赞誉。

因边境危急,国家有难;满鬓白发的他披上铠甲兼任多种军务,以高超的军事才能对西夏形成有效震慑,挽救了国家危机。

晚年又投身对穷人的慈善,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家风优良文化,从而成为了历史上口碑最好的一位历史伟人。

后世的人对于范文正公,无不钦佩,不管是在当时,还是后世,没人说他不字。可谓当之为天下楷模,对后世的影响很是深远。

张好古心想,做官就当以文正公为榜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喜欢学名张好古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学名张好古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全职法师 疯批小师叔她五行缺德 剑来 逆天邪神 穷鬼的上下两千年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 天海仙途 小师妹明明超强却过分沙雕 都市隐龙 从水猴子开始成神 年代1960:穿越南锣鼓巷, 国运争霸:我大秦重工,震惊世界 赤心巡天 万相之王 全民海岛求生:我能听到万物心声 诡异降临:开局拥有万亿冥币 大明国师 糙汉特种兵的乖乖小夫郎 六零,小知青夺回身体后缺大德了 龙族 
经典收藏他一拳能打死吕布,你管这叫谋士 贞观小闲王 乱世:多子多福,开局收留姐妹花 我为明皇!大明当无敌! 一把大狙闯大明 庆余年 我在三国多子多福,开局抢亲荆州 历史盘点:给始皇帝剧透二世而亡 箱子里的大明 穿越大宋救下亡国帝姬 太子妃请自重,我是太监啊! 三国浪荡子,却成了千古一帝 三国:从拯救家族开始风起陇西 秦吏 三国:开局接盘刘备,再造大汉王朝 大明:开局断绝朱允炆帝王路 重生之我是崇祯帝 大秦:腹黑始皇,在线吃瓜! 小生真不是书呆子 寒门宰相 
最近更新饥荒年,我喂养了一个大玄女帝 大乾贵公子 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 哈哈哈,大明 穿越古代:我靠打猎养活美娇妻! 十国风华 梗王饶命 风流小医仙,穿越北宋封宰相 大谋谋天下 大舜西游记 开局于谦典韦?这反我造定了! 直播大明:打仗全靠后世企业赞助 无双世子:开局大嫂提剑杀上青楼! 千古一帝,从九个老婆开始 十七世纪富二代 凉州布衣 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 开局假世子,我反手称帝你慌什么? 开局送老婆:从打猎开始发家致富 三国:修改词条,曹操命运崩了 
学名张好古 东溪听水夜半更 - 学名张好古txt下载 - 学名张好古最新章节 - 学名张好古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