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的清晨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通讯员跳下马背时几乎站立不稳,手中紧攥的电报纸已被汗水浸透。
“林总指挥!紧急疫情!”年轻人气喘吁吁,面色发白,“延长县爆发霍乱,三天内已死亡近百人,疫情正沿汾河向下游蔓延!”
会议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刚刚还在讨论长期医疗重建规划的干部们全都屏住了呼吸,目光聚焦在林闻溪身上。
林闻溪接过电报,目光迅速扫过上面的数字和描述,眉头越皱越紧。他抬头看向在场的众人:“原定议程暂停。现在我们只有一个议题:如何立即控制这场疫情。”
会议室墙上的钟滴答作响,每一声都敲在人们心上。
“当务之急是隔离疫区。”一位戴眼镜的干部提议道,“应当立即封锁延长县通往外界的道路,禁止人员流动。”
“不可。”林闻溪摇头,“简单封锁只会让疫情在内部恶化,且会导致民众恐慌性外逃,反而加速疫情扩散。”
他走到挂在墙上的地图前,手指沿着汾河流域划过:“我们需要的是有管控的流动,而非完全封锁。立即组织三支医疗队:一支前往延长县建立隔离治疗中心;两支沿河而下,在沿途村镇设立检疫站和临时医疗点。”
“药材怎么办?尤其是治疗霍乱需要的西药,库存几乎为零。”负责药材供应的同志面露难色。
林闻溪沉吟片刻,转身对助手道:“立即联系西安、太原的中药铺,大量采购黄连、黄芩、黄柏、白芍...这些药材对霍乱都有疗效。同时发动当地百姓采集马齿苋、车前草等野生草药应急。”
会上有人小声嘀咕:“中药能治霍乱吗?这病来得凶,还是得靠西药...”
林闻溪没有直接反驳,而是平静地说:“一九三二年华北霍乱大流行时,北平中医学会创立的急救回阳汤配合针灸治疗,疗效不逊于西医疗法。我有当年药方和改进方案。”
会议结束后,林闻溪立即找来顾静昭:“你负责组建医疗队,二十四小时内必须出发。我亲自带队去延长县。”
顾静昭担忧道:“你去太危险了。那里疫情最重,你又是总指挥...”
“正因为我是总指挥,才必须去最前线。”林闻溪已经开始整理行装,“只有亲眼看到实际情况,才能做出正确决策。”
次日黎明,三支医疗队同时出发。林闻溪带领的队伍有十二人,包括两名中医、三名护士和七位负责后勤与消毒的同志。两辆马车装载着药材、消毒器材和简易帐篷,在晨曦中向着疫区疾行。
越接近延长县,路上的景象越发凄凉。田野荒芜,村庄寂静,偶尔遇到的百姓面色惶恐,看到医疗队的马车纷纷躲避。
途中,他们遇到一家五口正拖着行李艰难前行。老妇人躺在板车上,面色苍白,已经出现脱水症状。
“老乡,你们从哪里来?”林闻溪跳下马车上前询问。
中年男子警惕地看着他们,将孩子们护在身后:“你们是什么人?”
“我们是边区医疗队的,来防治疫情。”林闻溪出示证件,同时注意到这家人行李简陋,显然是在逃离疫区。
男子顿时泪如雨下:“大夫,救救我娘吧!村里死了好多人,我们不敢呆了...”
林闻溪为老妇人检查后,立即安排护士给她喂服已配好的药汤,同时对这一家人进行消毒处理。
“你们不能继续往前走了。”林闻溪严肃地说,“霍乱会通过你们传播到其他地方。跟我们去延长县,那里会设立治疗点。”
一听要回延长县,男子面露恐惧:“回去就是等死啊!”
“不会的,我们有治疗方法。”林闻溪坚定地说,“逃离只会让更多人染病,包括你们的亲人朋友。跟我回去,我们一起战胜疫情。”
好说歹说,这一家人终于同意返回。这个插曲让林闻溪意识到,防疫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人心问题。
到达延长县时,眼前的景象令人揪心。县城街道冷清,家家门户紧闭,只有零星几个戴口罩的人在匆忙行走。县医院早已人满为患,走廊里都躺着病人,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消毒水和呕吐物混合的气味。
当地卫生所的负责人张大夫眼窝深陷,已经三天没合眼。见到林闻溪,他几乎哽咽:“林总指挥,你们可算来了!药品两天前就用完了,每天都有十几人死亡,我们...我们实在没办法了...”
林闻溪拍拍他的肩膀:“辛苦了。从现在起,医疗队接管这里。你先带我看看情况。”
巡视完医院,林闻溪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他将医疗队分为三组:一组负责改建医院隔离区;二组在县城中心设立临时药房,煎制和大锅药汤供民众取用;三组前往周边村庄排查和防治。
“重点是水源管理。”林闻溪强调,“霍乱主要通过水源传播。立即组织人员对全县水井进行消毒,宣传必须喝开水。同时设立临时厕所,严禁随地便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针途》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全本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全本小说网!
喜欢针途请大家收藏:(m.qbxsw.com)针途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