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统君,三院六部主官已齐聚万民宫,等候您的最终决断。”侍从官的声音在殿门外响起,沉稳中透着一丝难以抑制的激动。
殿内,赵政——曾经的嬴政——负手立于巨大的兴洛城全景图前,闻言并未立刻转身。他的目光掠过洛水两岸的万家灯火,越过象征着新政成果的学堂、医馆、工坊,最终落在北方那片广袤而待兴的土地上。
“告诉他们,朕…即刻便到。”他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沉淀。待侍从官脚步声远去,他才轻轻抚过地图上“北境屯田区”的标记,低语道:“这一次,决不能再重蹈覆辙。”
这一刻,他等待了太久,也准备了太久。
万民宫的朝会大殿,与旧日咸阳宫的森严截然不同。穹顶高阔,以琉璃镶嵌,引入天光,四周墙壁镌刻着象征农耕、工造、商贸、文教的浮雕,并无龙纹盘踞,唯有“华绥万民律”五个古朴大字高悬于主位之上。主位也非高高在上的龙椅,而是一张造型庄重、与下方臣属席位高度相差无几的黑檀御座。
行政院正萧何、议事院长张苍、监察院正周亚夫立于最前。其后,吏部张良、户部桑弘羊、兵部韩信、刑部包拯、工部宋礼、以及行政院副正曹参等六部核心肃然分立。北境都护项羽虽未归朝,但其副将代表亦位列其中。整个大殿气氛庄重而充满活力,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朝会气象。
“诸位,”赵政步入大殿,并未直接走向御座,而是停在众臣之间,目光扫过每一张或熟悉或新锐的面孔,“华绥初立,百废待兴,亦百制待立。今日所议,关乎国本,亦关乎我等创立此‘万民之国’的初心。”
他首先看向萧何与张苍:“萧卿,张卿,中枢三院协同运转已近一载,可有窒碍?”
萧何手持玉笏,上前一步,沉稳应答:“回大统君,行政院统筹政务,得益于议事院参议民意、提前辩驳,政令出台前考量更为周全,推行时民间阻力大减。譬如去岁推行‘均田令’,经议事院汇集各郡县意见,增补了‘老兵优先’、‘汉匈一体授田’等细则,北境推行尤为顺利。”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凝重,“然,亦有事权交叉之处,三院文书往来频繁,有时一令之出,需耗时半月,遇紧急军情、灾变,效率或有不足。”
议事院长张苍须发皆白,精神矍铄,接口道:“萧公所言甚是。议事院汇聚各方声音,固然能使政令更合民意,但众口难调,辩论有时旷日持久。老臣以为,当立‘急事急办’之条,明确何种情况可由行政院先行,事后报议事院追议。”
赵政微微颔首,这不正是他当年追求极致效率时忽略的“制衡”与“程序”吗?他沉声道:“准。着萧卿、张卿会同周亚夫,十日内拟订《三院协同办事细则》,明确权责边界与急务流程。既要避免独断,亦不可因程序而贻误时机。”
话音刚落,一个略带不羁的声音响起:“大统君,臣韩信有话要说!”
众人目光聚焦于这位兵部尚书。韩信出列,虽身着尚书官袍,眉宇间仍带着战场上的锐气:“兵部统筹天下军事,然如今北境都护府、各地兵备,乃至樊哙侍郎所训之民兵,皆需钱粮、器械。工部造械,户部拨粮,吏部选派军官,事事皆需协调。往往臣这边计划已定,那边钱粮器械迟迟不到,若在战时,岂不贻误战机?臣请赋予兵部更多临机专断之权,至少,在军需调配序列上,应予优先!”
工部尚书宋礼立刻皱眉:“韩尚书,工部营造,不止军械,更有水利、道路、城防、民舍。若军械时时优先,民生工程何以为继?去岁为赶制北境箭簇,洛水河堤修缮便延误了半月,幸而未遇大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户部尚书桑弘羊也捻须道:“国库初建,用度浩繁。军费、官俸、赈济、营造,皆需平衡。若兵部优先,他部预算必然吃紧,长此以往,恐生怨怼。”
眼看争论将起,赵政抬手虚按,场面立刻安静下来。他心中波澜微起,这一幕何其熟悉!昔日咸阳宫中,王翦、李斯、蒙恬等重臣,为资源、为权柄,又何尝不是如此争执?只是那时,他一言可决,顺昌逆亡,却从未想过这背后深层次的制度矛盾。
他的目光似乎穿透了殿宇,回到了那个现代城市的政务大厅,看到了那些高效协同的部门,看到了数据流如何无缝衔接……
“朕,曾见过一种模式。”赵政缓缓开口,声音将众人的思绪拉回,“各部门并非孤立之岛,其运作如同精密器械之齿轮,相互咬合,方能前行。韩尚书所求,乃战争效率;宋尚书所虑,乃民生根本;桑尚书所忧,乃财政平衡。三者皆不为错,错在制度未能使其协同。”
他看向张良:“吏部。”
“臣在。”
“即刻着手,于六部及各院司间,设立‘常设协理官’。此职不掌本部实务,专司与他部沟通协调,其人选需熟知多部门事务,性格沉稳,善于沟通。兵部与工部、户部之间,更需设立联合议事小组,定期共商计划,预算共审,进度共督。遇紧急军情,可启动‘战时机制’,由三院正使与相关尚书共议,朕亦参与,确保决策高效,资源倾斜有道,但事后需接受监察院与议事院联合稽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魂越千年:沙丘遗帝再定华夏请大家收藏:(m.qbxsw.com)魂越千年:沙丘遗帝再定华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