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氏被流放三千里的旨意传下后,宫中总算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苏合香每日除了在“香作监”指导学徒调制新香,便是泡在宫中藏书阁——唐玄宗特许她查阅所有香料古籍的恩典,成了她寻找“长安十二香”的重要助力。这日午后,她循着太医院送来的香料图谱指引,在藏书阁最深处的“经史子集”区,找到了一个积满灰尘的紫檀木书柜。
书柜上着一把铜锁,锁身已生出绿锈,显然许久无人问津。苏合香唤来藏书阁的老吏,说明来意后,老吏才从袖中取出一串钥匙,费力地打开锁:“苏大人,这柜里存的都是前朝遗留的孤本,多是关于祭祀、医药的冷门典籍,近十年都没人翻阅过,您可得小心些,别损坏了书页。”
苏合香点头应下,轻轻拉开柜门。一股混杂着樟木与旧纸的气息扑面而来,柜中典籍按卷轴、线装书分类摆放,纸页泛黄发脆。她蹲下身,指尖拂过一本本典籍的封皮,目光最终停在一本封面写着《雍城香考》的线装书上——“雍城”是长安古称,这本书或许藏着与“长安十二香”相关的记载。
她小心翼翼地将书取出,放在窗边的案几上。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书页上,照亮了纸页上细密的墨字。翻开第一页,扉页上写着“隋大业年间,京兆尹房彦谦撰”,苏合香心中一喜:房彦谦是唐代名相房玄龄之父,曾掌管京兆地区(今西安周边)的行政事务,他所着的香谱,可信度定然极高。
她逐页翻阅,书中前半部分多记载长安周边香料产地、民间制香技艺,直到翻至第三十七页,一段关于“长安十二香”的文字突然映入眼帘:“长安十二香,传为上古神农氏所创,每香有灵,或安神、或辟邪、或通幽。其九曰郁金香,非西域所产郁金,乃上古异种,生于法门寺地宫之侧,伴佛骨舍利而存。取其蕊,与乳香、没药共蒸九日,可成郁金香,燃之能引魂归正,祈福避灾。”
“法门寺”“地宫”“佛骨舍利”——这几个关键词像惊雷般在苏合香脑中炸开。她连忙往下翻阅,却发现后续内容被人撕去,只留下参差不齐的纸边。即便如此,这段残缺的记载也已给出关键线索:“长安十二香”中的“郁金香”,竟与法门寺地宫有关!
她按捺住心中的激动,继续在书柜中翻找,希望能找到《雍城香考》的残卷,或是其他提及郁金香的典籍。可直到夕阳西下,藏书阁的灯笼被一一点亮,她也只找到几本提及“西域郁金香”的普通香谱,与书中记载的“上古异种郁金香”并非一物。
“苏大人,天色已晚,藏书阁要闭馆了。”老吏的提醒让苏合香回过神,她将《雍城香考》小心收好,向老吏道:“这本《雍城香考》,臣想借回‘香作监’研读,明日一早便归还,不知可否?”
老吏面露难色:“这孤本按规矩不可外借,不过……陛下既特许大人查阅所有典籍,想必也不会怪罪。只是大人务必妥善保管,不可损坏。”
苏合香连声应下,抱着书快步离开藏书阁。回到“香作监”时,暮色已浓,两名学徒早已收拾好工具,见她回来,连忙上前见礼:“大人,您今日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萧将军傍晚来过,说想请您明日去曲江池畔的‘闻香楼’小聚,还说有要事与您商议。”
“萧策?”苏合香心中一动,萧策定是听说了韦氏被流放的消息,特意来关心她。不过眼下,《雍城香考》中的线索更为重要,她决定明日先向杨贵妃请旨,再告知萧策此事。
次日清晨,苏合香带着《雍城香考》前往沉香亭求见杨贵妃。此时杨贵妃正与几位嫔妃品茗赏花,见她前来,笑着招手:“合香来了?快过来坐,今日新采的雨前龙井,你尝尝。”
苏合香躬身行礼后,将《雍城香考》递到杨贵妃面前:“娘娘,臣昨日在藏书阁找到一本前朝香谱,其中记载了‘长安十二香’中‘郁金香’的线索,特来向娘娘禀报。”
杨贵妃接过书,翻到记载郁金香的页面,几位嫔妃也好奇地围了过来。“法门寺地宫?”杨贵妃读完后,眼中满是惊讶,“法门寺乃皇家寺院,地宫供奉着佛骨舍利,向来禁地,若郁金香真在那里,怕是不好取啊。”
“臣也知晓地宫禁地的规矩,”苏合香连忙道,“但‘长安十二香’关系重大,臣若能集齐所有古香,不仅能为宫中增添奇香,或许还能为陛下、娘娘祈福。臣斗胆请旨,前往法门寺实地勘察,探寻郁金香的踪迹。”
一位嫔妃担忧道:“法门寺在扶风县(今陕西宝鸡),离长安有三百多里路,路上多有山匪,苏大人一介女子,独自前往太过危险。”
“这倒不必担心。”杨贵妃放下书,看向苏合香,“若陛下同意你去,本宫可派禁军护送。只是法门寺地宫需陛下特批才能开启,你还需亲自向陛下上奏。”
苏合香心中一暖:“多谢娘娘体恤,臣这就去勤政殿求见陛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长安香事:调香师的盛唐浮沉请大家收藏:(m.qbxsw.com)长安香事:调香师的盛唐浮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