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思明在母猪繁育区的日子,如同将一块棱角分明却蒙尘的顽石,投入了名为“现实”的磨盘里,日夜不停地研磨着。最初的尖锐痛楚与不适渐渐麻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入生活底色的、缓慢而坚实的沉淀。他不再仅仅是为了“忍受”或“证明”而留在这里,而是开始真正尝试去理解、去融入,甚至去掌控这片曾经被他鄙夷为“土腥味”的领域。
变化是潜移默化,却又清晰可见的。
曾经拿惯了钢笔、敲惯了键盘的修长手指,如今也能熟练地操作注射器,精准地找到母猪耳后的血管;曾经只关注KPI曲线和股价走势的眼睛,现在能敏锐地察觉到某头母猪采食量细微的下降,或是一头仔猪略显萎靡的精神状态;曾经在谈判桌上侃侃而谈、引经据典的口才,如今更多地用在向马场长虚心请教,或是用尽量通俗的语言向工友们解释一个新的防疫流程。
他住在员工宿舍,吃着食堂大锅饭,穿着沾满污渍后又被反复洗刷得发白的工装。皮肤黝黑了,手掌磨出了茧子,身上总带着一股淡淡的、洗不掉的消毒水和饲料混合的味道。曾经那个精致倜傥的宋家大少形象,早已模糊得只剩下一个遥远的影子。
但与之相对的,是他的眼神。曾经的傲慢、焦躁、灰败被一种沉静和专注所取代。当他蹲在产房里,小心翼翼地为刚出生的弱仔猪做护理时;当他深夜拿着记录本,对照着书本知识分析近期猪群增重放缓的原因时;当他与工友们一起扛着饲料袋,听着他们用粗粝的乡音开着无伤大雅的玩笑时,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在他心底悄然滋生。
他开始真正运用起他那被尘封已久的专业知识,但不再是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他利用业余时间,将猪场过去几年杂乱无章的采购记录、饲料消耗、兽药使用、产出数据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他用Excel做出了清晰的图表,直观地展示了不同季节、不同饲料配方下的成本与收益对比,甚至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模型,用于预测下一阶段的饲料需求量和资金占用情况。
当他把这份凝结了心血的分析报告,有些忐忑地交给马场长时,老场长戴着老花镜,翻看了半天。那些复杂的图表他看不太懂,但后面附着的、用大白话写的结论和建议,他却看得明白。
“嗯……这么说,咱们冬天用的那个3号料,虽然单价便宜点,但猪吃了长得慢,算下来反而更亏?”
“对,场长。而且根据往年的数据,三四月份是小猪腹泻的高发期,我们可以提前半个月调整饲料配方,增加点益生菌和电解多维,做好预防,能减少很多损失。”
“还有这个……把疫苗和常用药做个库存预警,快没了就提前报计划,免得临时抓瞎,还能跟供应商谈个批量采购价?”
马场长抬起眼,重新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个黑瘦的年轻人,目光里少了几分挑剔,多了几分讶异和欣赏。他不懂什么金融模型,但他懂得实实在在的效益。宋思明提出的这几条,条条都戳在了猪场日常管理的痛点和可优化的细节上。
“行啊,小子!”马场长难得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力道不小,“没白吃这几个月苦!这些东西,有点用!回头我跟上面打个报告,试试看!”
这份报告经过马场长之手,最终也摆到了张铁柱的案头。张铁柱看着那份条理清晰、数据扎实、建议可行的报告,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这块“顽石”,开始透出内里的玉光了。
不久后,集团计划对几个老养殖基地进行标准化升级试点,繁育区也在名单之内。涉及到栏舍改造、设备更新、流程优化,需要制定详细的方案和预算。这本来应该是集团基建部和设计部主导的工作,但张铁柱特意指示,让宋思明也参与进来,负责其中的数据测算和成本效益分析部分。
这无疑是一个更大的舞台,也是更严峻的考验。宋思明没有丝毫懈怠,他白天跟着设计人员和技术员一遍遍勘察现场,测量数据,了解每一个改造细节的用意和可能带来的影响;晚上就埋首在宿舍的小桌子上,查阅资料,构建模型,反复测算不同方案下的投入产出比、投资回收期。
他不再是那个只懂得宏观布局、不关心具体执行的“宋总”。他会为了一个排污管道的走向是否最优,和基建部的工程师争得面红耳赤;会为了自动喂料系统的一个传感器选型,反复对比价格和性能;会为了节省一点点不必要的开支,在预算报表上斤斤计较。
他的专业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更重要的是,他展现出的那种务实、严谨、甚至有些“抠门”的态度,赢得了项目组其他成员的尊重。大家发现,这个曾经的“败军之将”、“关系户”,是真真正正想把事情做好,在为集团的利益精打细算。
最终提交的方案,不仅技术路线合理,预算也控制得极为精准,甚至比最初的预估节省了近百分之十五的费用,同时保证了核心功能的实现。方案评审会上,宋思明作为主要汇报人之一,条理清晰,数据翔实,对答如流,那份从容与自信,似乎又回来了,但却不再是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的虚浮,而是扎根于这几个月摸爬滚打的坚实土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在农村用母猪搭上财富快车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我在农村用母猪搭上财富快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