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等众人回神,孟浩突然转向表演系老师:"请老师们注意,大二屈初萧同学试图逃课接戏,需要特别关注。"
哄堂大笑中,屈初萧呆立当场。这就是传说中的戏文系传奇——孟浩师哥?
————
玩笑归玩笑,孟浩的演讲仍赢得满场掌声。制片人亲自指导新人试镜,这样的机会唯有校园才能提供。
离场后,孟浩未回原座,远远向张家宁致意后,径直走向经纪人师兄杨铭身旁。
"孟总好。"杨铭热情起身握手。
"师兄别见外,回母校就别总来总去了。"孟浩笑道。
与孟浩相似,杨铭在校时亦是风云人物。大一创办艺考机构,大三加入周迅经纪团队,从导演系转型为经纪人。经历互联网创业失败后,他重返经纪行业,曾任职华艺负责AB工作室。
"所以师兄现在仍属华艺?"孟浩询问。
"年初已离职,目前主要打理AB工作室,也算 发展。"杨铭答道。
二人深入交流,杨铭对弧光影视的网剧布局颇有兴趣。他认为传统影视市场格局已定,新兴领域才是突破口,这与弧光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孟浩提出的艺人经纪与网络化推广理念,更令杨铭深感共鸣。
"师弟打算涉足艺人经纪?"杨铭顺势问道。
孟浩坦言:"这并非单纯想做,而是不得不做。网剧市场刚起步,演员多是新人,签与不签都让我们进退两难。"
杨铭深以为然。对影视公司而言,培养新人确实棘手——投入大见效慢,放弃又觉可惜。更无奈的是新人潜力如同盲盒,难以预料谁能出头。
像华艺这样底蕴深厚的大公司自然游刃有余,项目资源充足,完全可以用养蛊式选拔,成功一个便是大赚。这也解释了为何大型影视公司都倾向培养自家艺人。
但对弧光这样的新兴企业来说,签约新人就显得力不从心。"不签怕为他人做嫁衣,签了又缺乏专业管理团队。"孟浩叹息道,"总不能签完就放任不管。"
"不如与经纪公司合作,"杨铭直言建议,"转出经纪约保留影视约即可。"
孟浩笑道:"正有此意,只是对经纪行业不太熟悉。今日遇见师哥,特来请教可有什么合适选择。"
杨铭眼神微动,沉吟道:"实不相瞒,离开华艺后我一直有意创立自己的经纪公司。"
"师哥是想与弧光合作?"孟浩略显迟疑。
"确有这个打算。"杨铭坦然道,"今日场合不便详谈,改日登门细说如何?"
"静候佳音。"孟浩应道。
令孟浩意外的是,次日便收到杨铭的邀约。在弧光影视的会客室里,杨铭环顾四周赞叹:"环境真不错。"
"夏秋时节更美,"孟浩沏着茶说,"可惜租金大半都花在这景致上,反而难得欣赏。"他随口问道:"年底应该最忙,师哥怎么来得这般快?"
"恰巧得空。"杨铭解释,"现在AB那边已有成熟团队,无需我时时跟进。"
寒暄过后,话题转入正轨。此前孟浩已打听到,杨铭2011年加入华艺负责AB的经纪事务,2014年随其工作室一同离职。
虽然人已离开,但工作室仍与华艺保持着密切联系。黄晓明和AB本身就与华艺关系匪浅,团队中大半管理者和员工也来自华艺。
AB工作室名义上 ,实际话语权却由“黄杨”和华艺掌控,杨铭顶多算个高层管理者。正因如此,他才打算自立门户,创办自己的经纪公司。
“晓明哥和baby这边倒好,基本不插手工作室事务。主要是华艺那边……”杨铭笑了笑,没再往下说。孟浩明白他的意思,这位师哥和自己一样,不愿一直受人摆布。
杨铭提到,他和几位创业同学注册了“泰洋川禾”,目前尚在起步阶段。与影视公司不同,经纪公司无法单靠创意突围,必须依赖艺人资源和人气。
“艺人方面没问题,我计划继续与晓明哥和baby合作。”杨铭说道。
早年AB凭借“黄晓明女友”身份崭露头角,如今却今非昔比。江浙卫视引进韩国综艺《Running Man》,打造《奔跑吧兄弟》,AB经杨铭争取成为唯一女成员。节目爆红后,她一跃成为顶流“85花”。若能将她签入新公司,加上黄晓明支持,开局便是王炸。
杨铭的分析看似合理,孟浩却隐约觉得不妥。
“师哥,另起炉灶的话,华艺这边怎么处理?”孟浩问道。
这确实是个矛盾——依赖华艺资源难免受制,拒绝又难吸引艺人加盟。
杨铭早有准备:“我不会完全拒绝华艺,毕竟它仍是内娱龙头。”
或许是同门之谊让杨铭敞开心扉,他向孟浩透露了计划:前期借助华艺名号吸引艺人,待根基稳固后再逐步削弱其影响。当然,还需其他合作伙伴支持,尤其在影视领域,需确保脱离华艺后仍有资源渠道。
“师哥,你可能高估我了。”孟浩摇头,“指望弧光短期内取代华艺,根本不现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华娱:我的目标是幕后之王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华娱:我的目标是幕后之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