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两天,舒玉一边偷偷用灵泉水滋养着刘秀芝的身体,一边焦急地等待着空间的升级完成,同时还得操心着地里和家里的琐事。小家伙只觉得心力交瘁,恨不得一个人掰成八瓣用。
就在这忙乱中,齐万年和陈文敬派来学做西红柿菜式的厨子,前后脚地到了。
齐万年派来的是他“鲜满楼”的掌勺大师傅,姓赵,是个围着油腻围裙、嗓门洪亮、肚腩滚圆的中年汉子,一来就笑眯眯地冲着舒玉拱手:“小东家,齐东家吩咐了,让俺老赵一切听您指挥!您说咋做,俺就咋做!”
陈文敬那边派来的则是个四十岁左右、面容清癯、手指干净修长、自称姓文的师傅,话不多,眼神却很专注,带着南方人特有的细致。对着舒玉也是客气地行礼:“有劳小东家指点。”
两位厨子来之前显然都得了自家东家的严令,对于要向一个四岁多的小女娃学做菜这件事,虽然眼底深处都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诧异和疑虑,但面上却没有流露出半分不敬。
舒玉也没怯场,像个小大人似的,先将两位厨子带到了老宅那边临时收拾出来的、充当“教学厨房”的厢房。里面灶台、锅具、一应食材调料都已准备齐全。
“赵师傅,文师傅,咱们先从最简单的番茄炒蛋和雪山飞狐开始。”舒玉站在一个小板凳上,才能勉强够到灶台边缘,她清了清嗓子,开始指挥。
“番茄炒蛋,关键在于蛋要滑嫩,番茄要出汁入味。鸡蛋打散时,可以加一勺温水,这样炒出来更蓬松。番茄去皮切小块,热锅凉油,先下鸡蛋滑炒至八成熟捞出,再下番茄,加一点点盐,有助于快速炒出汤汁,然后放入炒好的鸡蛋,翻炒均匀,最后根据口味加点糖提鲜即可。”
她一边说,一边示意顾九和秀秀按照她说的步骤操作。两位厨子都是行家里手,一看便知其中关窍,尤其是那“加温水”和“先放盐促番茄出汁”的小窍门,让他们眼睛都是一亮。
待到那盘金红相间、香气扑鼻的番茄炒蛋出锅,赵师傅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顿时竖起了大拇指,嗓门震天响:
“妙啊!小东家!这蛋咋这么嫩!这番茄汁水裹得匀,酸甜适中!绝了!”
文师傅也细细品味着,微微颔首,看向舒玉的眼神里那点疑虑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郑重和探究。
接着是“雪山飞狐”(糖拌番茄)。这个更简单,但舒玉强调:“番茄一定要去皮,切片后撒上白糖,腌制小半个时辰,等糖完全融化,番茄自身的汁水被逼出来,混合着糖水,那味道才是最好的。上菜前在补些白糖在上面,嚼着咯吱咯吱的,卖相也好。”
当那盘晶莹剔透、红白分明、汤汁清甜的“雪山飞狐”端上来时,两位厨子再次被这看似简单却滋味绝佳的小菜折服。
接下来的两天,舒玉又教了糖醋里脊、松鼠鳜鱼(简化版)和番茄疙瘩汤。每个菜式,她都能说出几个关键的火候、调味或者处理食材的小窍门,听得两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都频频点头,受益匪浅。
一时间,杨家临时充当教学场地的小灶房里香气四溢,酸甜诱人的气味飘出老远,勾得路过的人都忍不住咽口水。舒玉像只小蝴蝶,在两个灶台间穿梭,时而踮起脚尖看看锅里的成色,时而用小勺子尝尝味道,奶声奶气却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
“赵伯伯,鱼片裹粉太厚啦!要像穿一层薄纱,看得见里面肉色的才好!”
“周叔叔,疙瘩汤水开啦!快下面絮,对,用筷子搅,要雪花状!”
那副小大人般指挥若定的模样,看得一旁的颜氏和元娘又是骄傲又是好笑。颜氏忍不住低声对元娘嘀咕:“瞧把这丫头能耐的!都快成精了!”
元娘抿嘴笑:“娘,玉儿这也是为家里挣钱呢。”
赵师傅是个直肠子,学得兴高采烈,时不时就拍着大腿感慨:
“俺做了半辈子菜,今天算是开了眼了!小东家,您这脑袋是咋长的?这些窍门,绝了!”
文师傅则沉默寡言些,但学得极其认真,每个步骤都要反复确认,还会举一反三,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若用其他河鲜替代鳜鱼,火候该如何调整?”、“这糖醋汁的比例,若客人口味偏酸或偏甜,该如何增减?”显示出极高的专业素养。
舒玉也都一一耐心解答,有些是她前世积累的知识,有些则是根据这个时代的食材和口味现场琢磨的。她发现,教这两个专业厨子,比自己想象的要轻松很多,他们理解力强,动手能力更强,往往一点就透。
两天时间一晃而过,两位厨子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几张写满要点的方子,千恩万谢地告辞离开了。临走前,赵师傅还拍着胸脯保证:“小东家放心!这菜式到了俺手里,定让它成为‘鲜满楼’的招牌!”
文师傅也郑重承诺:“必不负小东家所授。”
送走了两位厨子,舒玉刚想喘口气,王霜又像只花蝴蝶似的飞来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双生农女与官家闺蜜种田记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双生农女与官家闺蜜种田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