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熙二年的冬至,一场瑞雪覆盖了紫禁城的琉璃瓦,像给这座威严的宫城披上了层素净的绒毯。太和殿的朝会却比往常更热闹些 —— 新科进士按例觐见,其中最惹眼的不是状元榜眼,而是排在末位的苏明远。少年穿着洗得发白的青布儒衫,腰间的玉佩还是苏文茂当年给的普通岫玉,站在一众锦衣华服的进士里,像株刚从江南移栽来的茶树,带着青涩的质朴。
“苏明远,你既为太后亲侄,为何不穿官袍?” 荣亲王的世子赵承煜站在武将队列里,语气带着几分刻意的刁难。他总觉得苏家占了太后的光,却偏要装清高,实在虚伪。
苏明远走出队列,对着龙椅深深一揖,声音清朗如晨钟:“回王爷,门生今日刚中进士,按制应穿儒衫。再者,门生能中,全凭寒窗苦读,与太后无关,不敢借外戚身份僭越。” 他顿了顿,从袖中取出本《农桑辑要》,“这是门生在蒙学抄录的,里面夹着茶圃的施肥心得,愿呈给陛下,也算门生一点薄礼。”
赵晏接过书,见里面不仅有工整的批注,还有几页画着茶树的生长图,叶片上的绒毛都画得清清楚楚,忍不住笑道:“舅舅有心了。这心得比那些空泛的奏折实用多了,着户部刊印,发给江南茶农。”
殿内响起低低的赞叹。张廷玉捻着胡须,目光落在苏明远身上,忽然想起半年前这少年还想着靠太后走后门,如今站在朝堂上,腰杆挺得笔直,眼神里没有丝毫谄媚,只有坦荡 —— 这才是苏家该有的样子。
退朝后,苏明远刚走出太和殿,就被几位新科进士围住。有人羡慕他 “得太后教导,前途无量”,他却笑着摆手:“我姑姑只教我‘种茶要除杂草,做人要守本分’,别的没教。” 他指着东华门外,“我爹在茶苑炒了新茶,邀诸位去尝尝,就当庆祝同榜之喜。”
茶苑里飘着淡淡的炒茶香。苏文茂系着粗布围裙,正蹲在铁锅前翻炒茶叶,苏明远在一旁帮忙添柴,父子俩配合得默契。见新科进士们进来,苏文茂擦了擦手:“粗茶淡饭,别嫌弃。” 他给每人递过杯热茶,“这茶用雪水沏的,你们读书人懂这个。”
一位来自福建的进士喝了口,眼睛一亮:“这茶里有股松木香,是用松木柴炒的吧?家父也种茶,说松木炒的茶最养人。”
苏文茂笑道:“正是!福建的乌龙茶也用松木柴炒?回头我讨点茶籽,咱这茶苑也试试种。”
众人围着茶炉闲谈,说的不是官场应酬,而是各地的种茶技巧、读书心得。苏明远说起在蒙学跟着李昭雪读书的日子,说 “李兄总说‘字要写得正,人要行得端’”;苏文茂说起给茶树剪枝的学问,说 “该剪的不剪,养分都被杂枝抢了,结不出好芽”。茶香混着雪气,在小院里弥漫,像幅冲淡平和的水墨画。
消息传到江南,苏州的乡亲们都乐了。有人说 “苏家没忘本,太后的侄子还跟咱一样种茶”,有人把苏明远的中举文章抄了贴在茶馆里,说 “这才是正经出路,比那些靠关系的强”。连当年说苏凝 “薄情” 的老秀才,都在给京城的信里写 “太后教侄有方,真乃国之幸也”。
北境的军帐里,周延正和将士们分饮苏文茂寄来的新茶。茶包上印着苏文茂亲笔写的 “北境将士辛苦,愿此茶驱寒”,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暖意。一位老兵喝着茶,忽然抹了把脸:“咱在边关打仗,图的不就是朝廷清明?太后连自家侄子都不偏私,咱还有啥不放心的?”
周延将茶碗重重一磕:“说得对!传令下去,加紧操练,开春给鞑靼点颜色看看,别辜负了这好茶,更别辜负了太后的心意!”
宗室里的议论也渐渐变了风向。荣亲王在府里宴请宗室,席间说起苏明远,忍不住点头:“这孩子不错,中了进士还帮着父亲炒茶,比我那整天想着钻营的儿子强。” 他端起茶杯,“太后这手高啊,让苏家父子种茶,既显了清正,又拢了人心 —— 现在谁还敢说外戚专权?”
旁边的郡王附和道:“听说太医院的药材库亏空,太后让自己的陪房兰统领去查,一查查出三个管事贪墨,当即就斩了。连身边人都不护着,咱还有啥好担心的?”
坤宁宫的暖阁里,苏凝翻看着各地送来的奏报。江南的茶农说 “新刊印的施肥心得管用,今年春茶能增产三成”;北境的将军说 “将士用命,鞑靼已退至百里外”;宗室的长史说 “诸王安分守己,无僭越之事”。兰在一旁研墨,忽然笑道:“娘娘,现在朝野上下都说‘跟着太后走,日子有奔头’。”
苏凝放下奏报,看向窗外的茶苑。苏文茂正和苏明远给茶树盖草帘,父子俩的身影在雪地里移动,像两株移动的树。她想起刚入宫时,母亲叮嘱她 “守好本心,别忘来路”,如今看来,她做到了 —— 苏家的根还在泥土里,没被宫墙里的富贵腐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深宫孤女》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全本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全本小说网!
喜欢深宫孤女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深宫孤女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