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跟着我走,是跟着‘规矩’走。” 苏凝拿起朱笔,在奏折上批下 “依议” 二字,“我不过是让规矩立得更稳些,让守规矩的人活得更踏实些。”
赵晏拿着本《外戚论》走进来,上面是苏凝批注的 “外戚者,防其骄,不防其贤;用其能,不用其势”。少年帝王指着这句话,眼里闪着光:“娘,儿臣懂了。制衡不是不让外戚做事,是不让他们做不该做的事。就像舅舅种茶,做得好,朝廷就该赏;若是想干政,朝廷就该罚。”
苏凝笑着摸摸儿子的头:“正是这个理。水太清则无鱼,人太苛则无亲。只要守住‘公’字,亲戚也能成为助力,就像你舅舅的茶,既能供宫里用,又能帮着茶农,这就是好事。”
除夕那天,苏文茂带着苏明远来到坤宁宫守岁。没有山珍海味,只有几碟苏州的点心:松子糖、桂花糕、芝麻酥,都是苏凝小时候爱吃的。苏文茂还带来个瓦罐,里面是用茶籽油炒的花生,香得能飘出半里地。
“今年的茶籽收成好,我选了些饱满的,让明远明年带去福建,跟那边的茶农换些乌龙茶籽。” 苏文茂给妹妹剥着花生,“他们说,若是能在御花园种出乌龙茶,就请您题个‘南北茶苑’的匾额。”
苏凝接过花生,放在嘴里慢慢嚼着,香得眯起了眼:“题字可以,但得等你们种出好茶再说。” 她看向苏明远,“听说你想回苏州办蒙学?”
苏明远点头,脸上带着兴奋:“我想把《农桑辑要》里的知识教给孩子们,让他们知道‘种地也能种出学问’。我爹说,等我把蒙学办起来,他就把茶苑的新茶品种送过去,让孩子们学种茶。”
赵晏在一旁笑道:“朕支持你!户部拨些银子,把蒙学盖得结实些,再请李昭雪去当先生,你们俩一个教文,一个教农,肯定能把苏州的孩子教好。”
暖阁里的炭火烧得旺,映着一家人的笑脸。没有太后与外戚的隔阂,只有寻常人家的温馨 —— 苏文茂说着茶苑的趣事,苏明远讲着蒙学的打算,赵晏插话说着朝堂的新鲜事,苏凝偶尔笑着点评几句,窗外的风雪声都成了温柔的背景音。
大年初一的朝会上,赵晏当着百官的面,赏赐苏文茂 “江南茶苑总领”,许他在江南推广新茶品种;又封苏明远为 “苏州劝学郎”,正八品,专管蒙学教化。旨意刚下,百官齐声附和,没有丝毫异议。
张廷玉出列奏道:“太后与陛下此举,实乃明智。外戚贤则用之,不因其亲而贬;外戚愚则教之,不因其亲而升。如此,朝野自安,人心自归。”
殿外的阳光穿透云层,照在百官的朝服上,泛着庄严的光。苏凝坐在黄纱帘后,听着这整齐的附和声,忽然觉得心里很踏实 —— 这不是因为她是太后,而是因为所有人都信了:苏家不会仗势,太后不会偏私,朝廷的规矩,对谁都一样。
永熙二年的春天,江南的茶农收到了苏文茂寄去的茶籽和施肥心得;苏州的蒙学破土动工,李昭雪和苏明远一起设计校舍,说要 “让孩子们在茶花香里读书”;北境的将士喝着新茶,练兵的劲头更足了;宗室的王爷们约束子弟,说 “别给太后添麻烦,也别丢了自己的脸”。
茶苑的茶树抽出了新绿,苏文茂站在茶园里,看着儿子和新科进士们讨论种茶技巧,忽然明白妹妹的深意 —— 真正的朝野归心,不是靠威压,不是靠赏赐,是靠所有人都信了 “努力就有回报,守矩就能安稳”。就像这茶树,只要扎根在土里,好好生长,总会等到开花结果的那天。
坤宁宫的兰草也开了,淡淡的花香飘出宫墙,与茶苑的炒茶香混在一起,在永熙朝的春风里,酿成了最安稳的味道。
《深宫孤女》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全本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全本小说网!
喜欢深宫孤女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深宫孤女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