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内的气氛,如同被无形的手扼住了咽喉。资金账户的冻结像一道逐渐收紧的绞索,林晓面临的调查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针对基层调查员的赤裸裸威胁,更是将一种冰冷的恐惧渗透进每一个角落。士气低迷,前路仿佛被浓雾封锁。
就在这至暗时刻,一位意想不到的访客,敲响了余年办公室的门。
门开处,一位身着朴素中山装、头发花白却梳理得一丝不苟的老者站在门口,他面容清癯,眼神锐利而深邃,带着老一辈知识分子的风骨与威严。正是余年研究生时期的导师,国内法学界的泰斗之一,如今已很少公开露面的沈慎之教授。
“老师?!”余年又惊又喜,连忙起身相迎,心中的阴霾仿佛被这道突然照进的光驱散了些许。他赶紧将沈教授请进屋内,亲自泡茶。
沈慎之教授没有客套,他环顾了一下这间略显凌乱却充满战斗气息的办公室,目光最后落在余年那张写满疲惫却依旧坚定的脸上,眉头深深皱起。
“我都听说了。”沈教授开门见山,声音低沉而严肃,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外面传得沸沸扬扬,说你和你这个研究院,现在麻烦缠身,岌岌可危。”他接过余年递来的茶,却没有喝,重重放在桌上,“余年,你告诉我,你到底在做什么?你是个律师!你的战场应该在法庭上,依据事实和法律,为你的当事人据理力争!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四处树敌,去管那些本不该由你管的‘闲事’!把自己和你的团队,置于如此危险的境地!”
老人的话语里带着痛心疾首的责备,更深的,是掩藏不住的关切与担忧。他看着自己最得意的学生如今身陷囹圄,仿佛看到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即将在狂风暴雨中碎裂。
余年听着老师的责备,没有立刻辩解。他默默地为老师重新斟满茶,然后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平静地迎向老师严厉的眼神。
“老师,您还记得我们入学时,您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吗?”余年的声音很轻,却像投入静湖的石子,在沈教授心中荡开涟漪。
沈教授微微一怔,严厉的眼神中闪过一丝追忆。
余年缓缓说道,语气带着一种沉浸于往事的神往:“那天,您穿着一身灰色的旧中山装,走上讲台,没有看讲义,也没有说欢迎词。您环视了我们一圈,目光最后落在了坐在第三排靠窗的一个男同学身上。您突然指着他,用非常冷淡,甚至可以说带着一丝厌恶的语气说:‘你,出去。我不喜欢你的样子,这堂课不想看到你。’”
沈教授的呼吸似乎停滞了一瞬,尘封的记忆被猛然唤醒。
“当时整个教室都鸦雀无声,那个同学脸涨得通红,不知所措,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他几乎是无地自容。”余年的声音继续着,带着一种穿透时光的力量,“他犹豫着,最终还是慢慢地、屈辱地开始收拾书本,准备离开。”
“然后,您叫住了他。”余年的目光灼灼地看着沈教授,“您看着他,也看着我们每一个人,问了我们三个问题,声音不高,却振聋发聩。”
“‘法律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法律?’”
“‘刚才,在我对他提出那个毫无道理、甚至侮辱性的要求时,为什么没有人站起来,为他说一句话?哪怕只是问一句为什么?’”
办公室内陷入了短暂的寂静,仿佛能听到当年课堂上那颗颗年轻心脏的剧烈跳动。
“您当时说,”余年的声音清晰而坚定,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学习法律,不仅仅是为了熟记条文,打赢官司,谋一份体面的职业。更是为了在强权无理时,有勇气站出来质疑;在弱者受辱时,有底气站出来维护;在规则被践踏时,有能力站出来扞卫!法律不是冰冷的武器,它是守护人心底线、维护世间公道的温暖屏障!如果连学法之人,在面对明显的不公时都选择沉默、明哲保身,那我们所学的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
余年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阴云笼罩却依旧川流不息的城市,他的背影挺拔如松。“老师,那个下午,您给我们上的不是法理学导论,您点燃的,是一盏灯。一盏关于责任、勇气和公义的灯。”
他转过身,重新面对沈教授,眼中没有丝毫迷茫,只有如磐石般的坚定:“我现在所做的,在有些人看来或许是‘不务正业’,是‘以卵击石’。但我知道,我面对的不是普通的对手,而是一个正在系统性侵蚀公共利益、扭曲法治根基的庞大阴影。如果因为害怕危险就选择背过身去,如果因为困难就放弃追寻真相与公正,那我当初选择学习法律,选择接过您传递的这盏灯,又是为了什么?”
“光明的代价,从来不只是法庭上的唇枪舌剑,”他的声音不高,却蕴含着雷霆万钧的力量,“它更是在黑暗试图吞噬一切时,依然敢于擎起微光,哪怕这微光会刺痛黑暗,会引来狂风暴雨,会让自己置身于漩涡中心。因为如果我们这些手持法律火炬的人都退缩了,那么黑暗,就将成为唯一的法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明暗法则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明暗法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