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衙派来的囚车停在山寨门口,木轮碾过昨夜的血痕,留下两道深辙。荻花庭站在台阶上,看着衙役将捆缚结实的匪众推搡上车,为首的衙役甩了个响鞭,吆喝着“走了”,囚车便轱辘轱辘往县城方向去,扬起的尘土里,还掺着几个土匪低低的呜咽。
二冬站在荻花庭身侧,望着囚车消失在山口,指尖无意识地捻着袖口的草药渣——那是昨夜给李阿婆换药时沾的。“亭长,”他忽然开口,声音比山风还轻,“这里面,未必都是坏人。”
荻花庭转过头,见少年正盯着地上的草屑,睫毛垂着,藏住了眼底的情绪:“前几日审问时,有个瘦高个的说,他是隔壁柳镇的,家里遭了蝗灾,爹娘都饿死了,走投无路才跟着土匪混口饭吃。”
“逼得走投无路的人,也是没办法。”二冬抬起头,眼神亮得像晨露,“很多时候得饶人处且饶人,留一条活路给他们,反而他们会感激涕零。要是压迫得太紧,等他们真的反弹,可就不好收场了——毕竟他们在暗,我们在明。”
这话让荻花庭愣了愣,他低头看着二冬清瘦的肩膀,明明只是个十岁的孩子,说出来的话却比县衙里的老吏还通透。他叹了口气,伸手拍了拍少年的后背:“你说得在理,可这些人毕竟犯了罪,县衙的判罚哪能轻易改?你说,该怎么处理?”
二冬往台阶下走了两步,蹲在昨夜乡勇烧火的灰烬旁,用树枝画了个圈:“很简单。先单独审问,把他们各自的罪行一条条列出来,要是有衙役为了立功,胡编乱造加罪名,那衙役也得罪加一等。”
他顿了顿,树枝在圈里点了点:“等判刑的时候,先故意说重刑,比如流放三千里,或者充军边疆,把他们吓得慌了神,再提条件——‘给你们一次机会,去修路赎罪,好好干活,以后还能回家’。这样一来,他们肯定感激涕零,修路的时候也会尽心。”
荻花庭越听越惊讶,他走到二冬身边,蹲下来看着地上的圈:“二冬啊,你才十岁,这些话从你嘴里说出来,我是真不信。”他伸手比了比二冬的身高,刚到自己的腰,“看你这脸,这身高,就是个十岁的娃娃,可这心思……不当官可惜了。”
二冬把树枝扔回灰烬里,拍了拍手上的灰,站起身来:“亭长,当官就能百分百自己说的算吗?”他望着远处的山,声音里带着点不属于这个年纪的通透,“明明有理,上级却不同意,还能去做吗?明明是歪理,上级逼着你去办,不也得昧着良心去做?我可不当这种所谓的官。”
他往后退了两步,张开双臂,迎着晨风向荻花庭笑:“无忧无虑,天下任逍遥,多好。”说罢,他低头想了想,轻声念出几句诗来:
“不恋朱门绣户深,愿随草木共晨昏。
一身药草随身带,不问朝堂问野村。”
荻花庭听完,心里又是感慨又是无奈,他知道二冬的性子,就像山涧里的水,只能顺着山势流,拦不住,也留不下。“行,依你。”他站起身,拍了拍二冬的头,“你也好长时间没回去歇歇了,这次剿匪完,正好松口气。”
二冬眼睛亮了亮,想起山脚下的车夫爷爷,还有阿果娘俩、大囤姐俩——上次瘟疫过后,他忙着帮乡邻调理身体,一直没顾上回去看他们。“亭长,我回去看看他们,”他说,“你们先组织人修路,我去其他镇跑跑,要是能说动其他亭长也修路,咱们这一片的路连起来,以后乡邻们赶路、运东西都方便,能快些。”
“好主意。”荻花庭点点头,从怀里摸出个布包,里面装着几吊铜钱,塞到二冬手里,“路上用,别省着。离咱们最近的是柳镇和河镇,河镇顾名思义,河多树也多,路最难走,你去了那边多留心。”
二冬接过布包,揣进怀里,对着荻花庭鞠了一躬:“放心吧亭长,我会尽快回来。”
当天下午,二冬就背着布包回了山脚下的屋子。车夫爷爷正坐在门槛上编竹筐,看见他回来,手里的竹条都掉在了地上,赶紧起身拉着他的手:“二冬!可算回来了,瘦没瘦?饿不饿?爷爷给你煮红薯。”
阿果和她娘就住在隔壁,听见动静也跑了过来,阿果抱着二冬的腿,仰着小脸喊:“二冬哥!你好久没给我讲故事了!”大囤姐俩也来了,手里提着刚蒸的馒头,塞给二冬:“二冬弟,快吃,还是热的。”
二冬看着眼前的人,心里暖得发慌。他陪着车夫爷爷聊了半宿,听他说最近村子里的事;又给阿果讲了剿匪时的趣事,不过故意略过了刀光剑影的部分;还给大囤姐俩的娘号了脉,开了调理身体的药方。
第二天天刚亮,二冬就起了床。他给车夫爷爷留了些铜钱,又在院子里的菜畦浇了水,才背着布包出门。车夫爷爷送他到山口,拉着他的手不肯放:“路上小心,遇到难处就往回跑,爷爷还在呢。”
二冬点点头,眼眶有点红,却笑着说:“爷爷放心,我很快就回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机器变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机器变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