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迅速领会,接口道:“正是此理!还可根据借款额大小、期限长短、抵押物是否足额易变现,综合评定风险,细微调整利息!甚至…甚至可以让几家相熟、知根知底的小商户互相联保,共担风险!如此一来,总体风险便能降下来!”
“联保…”沈墨轩沉吟片刻,点了点头,“此法甚好。可寻那几家与我们相熟、信用良好的染坊、杂货铺谈谈。他们坊中工人、店里伙计急用钱时,可由掌柜作保,利息或可再优惠一分半厘。于我们,降低了风险;于他们,安稳了伙计人心,是双赢之举。”
周老倌听着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又是风险溢价,又是联保互保,只觉得头晕目眩,却又隐隐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细而强大的力量。这不再是凭感觉、靠凶狠的野蛮生意,而是一门…深藏着乾坤的学问!
“那…那眼前这两位拖欠的…”周老倌想起正事。
“张三,可宽限五日,只加收五日利息,告之他若下次再借,信用仍在。”沈墨轩果断道,“李四,去查查她坊里活计情况是否属实。若属实,亦可宽限,但需她签个延期契书,利息照算。若有不实…再议。”
“明白了!”陈平精神大振,立刻提笔在账簿上记录下来,只觉得豁然开朗,原本看似混乱的借贷风险,在东家这套“算法”之下,竟然变得有章可循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这套初步成型的“精算模型”开始悄然运转。
陈平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他需要更细致地核实借贷人信息,评估风险等级,制定差异化的利息和条款。沈墨轩则根据实际回收情况和陈平的记录,不断微调着心中的那杆秤。
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虽然依旧会出现拖欠和偶尔的坏账,但总体坏账率被控制在一个远低于同行、却又能被利息收入覆盖的较低水平。尤其是那几家尝试了“联保”的小商户,其伙计借款的违约率极低,因为他们深知,一旦违约,牵连的是保荐他们的掌柜和自己的饭碗。
资金的周转速度加快了。有限的本金如同被注入了活力,更快地流动起来,创造着更稳定的利润。周老倌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拨算盘的声音也带上了几分底气。
“周记押店”的名声越发响亮,甚至开始吸引一些稍有积蓄、却不愿与那些凶神恶煞的印子钱打交道的小手工业者,将暂时不用的闲钱小额存入,赚取一点比放在家里更高的“保管收益”(这又是沈墨轩根据情况琢磨出的吸收零散资金、扩大本金的新法子)。
一切,似乎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日傍晚,华灯初上,正是南城夜市将至未起之时。一个穿着绸缎长衫、摇着折扇、与这破旧巷弄格格不入的中年男子,踱着方步走进了周记押店。
他身后跟着两个膀大腰圆、眼神凶悍的随从,一左一右堵在了门口。
店内原本等着办理业务的几个穷苦客人,一见这架势,顿时吓得噤若寒蝉,缩起了脖子。
周老倌心里咯噔一下,连忙从柜台后站起身,脸上堆起讨好的笑:“这位爷…您…您是来…”
那中年男子用折扇掩着鼻子,似乎嫌弃店里的气味,目光漫不经心地扫过店内简陋的陈设,最后落在柜台后那个明显沉甸了不少的钱箱上,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鄙姓钱,在城南开了几家小小的‘便民钱庄’。”他慢悠悠地开口,声音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腔调,“听说你们这儿的买卖…做得挺别致啊?利息公道,童叟无欺?”
周老倌额头冒汗,不知该如何接话。
阴影里,沈墨轩缓缓睁开了眼睛,目光如冷电般射向那位不速之客。
姓钱?便民钱庄?他听过这个名字。那是南城规模最大的几家地下钱庄之一,放印子钱的手段尤为酷烈,背后似乎有着不小的靠山。
麻烦,终于找上门了。而且来的,不再是试探的小角色。
钱老板“啪”地一声合上折扇,用扇柄轻轻敲打着柜台,似笑非笑地看着周老倌: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不过呢,钱某今日来,不是来找麻烦的,而是想给你们指一条…明路。”
喜欢汴京风云:寒门巨贾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汴京风云:寒门巨贾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