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微风已带了些许凛冽,但“云泥”陶艺店内依旧暖意融融。
秦韵正在仔细打包几件她精心挑选的陶艺作品。
一件是釉色如雨后青空的天球瓶,一件是有着天然冰裂纹理的茶盏,还有一组小巧别致的、捏塑成山峦形态的香插。
岁岁在一旁帮忙清点,“店长,东西都齐了吗?别忘了充电器”。
“都齐了”
秦韵拉上行李箱的拉链,脸上带着一丝期待和些许紧张。
她受非物质文化组委会的邀请参加一个在江市举办的、为期四天的“非物质文化交流会”。
这是她第一次以独立陶艺师的身份,在这样一个相对正式和多元的平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来自不同领域的传统手工艺人交流。
钱希的车准时停在了店外。
他走进来,很自然地接过秦韵的行李箱,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唇角微扬。
“准备好了?”
秦韵点点头,“嗯”
今天的她,穿着一件卡其色衬衫,外搭一件深灰色的羊绒大衣,长发松松挽起,显得既温婉又干练。
比刚认识时,她眼神中的光芒更加稳定和自信,那种由内而外散发的舒展感,是任何妆容都无法替代的。
“别紧张,你的作品很好”
钱希低声鼓励,伸手帮她理了理并不凌乱的衣领,动作自然亲昵。
“就当去学习,去玩”
“我知道”
秦韵看着他眼睛,心里的那点紧张也消散了不少。
这几个月,在爱她的人的鼓励和支持下,她确实比以前更敢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接触更广阔的世界。
送她去组委会的路上,钱希事无巨细地嘱咐着,从注意保暖到按时吃饭,从未像现在这般啰嗦。
秦韵听着,心里却甜甜的,一一应下。
到达前,钱希拉着她的手,低声问,“到了酒店发个消息。晚上……方便的时候视频?”
秦韵脸颊微红,点了点头,“好”
四个小时的车程后,秦韵抵达了目的地。
一座以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着称的城市。
交流会安排的酒店古色古香,充满了设计感。
她办好入住,将行李放好,便第一时间给钱希发了消息报平安,还拍了一张房间窗外的景色发给他。
“到了,环境很好”
钱希几乎秒回:“那就好。晚上早点休息,别太累”
交流会在第二天正式开幕。
开幕式场面不小,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手工艺者、学者济济一堂。
秦韵原本还有些拘谨,但当她置身于那些同样对手工技艺充满热爱与执着的人群中,听着他们分享各自领域的故事与精髓时,也渐渐放开自己。
她的展位位置不错,布置得简洁雅致。
当参观者被她的作品吸引,驻足欣赏,询问制作工艺和灵感来源时,秦韵起初还有些紧张,但很快便沉浸在对陶艺的热爱中,讲解变得流畅而生动。
第一天主要是展示和交流。
秦韵遇到了做苏绣的老师,针线在指尖翻飞,勾勒出栩栩如生的花鸟。
遇到了做木版年画的老艺人,朴拙的线条里饱含着吉祥的寓意。
还有做紫砂壶的大师,对泥性的把握令人叹为观止……她像一块海绵,贪婪地吸收着不同的技艺美学和文化内涵,眼界大开。
晚上回到酒店,虽然身体有些疲惫,但精神却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
她迫不及待地想和钱希分享今天的见闻。
洗完澡,换上舒适的睡衣,她靠在床头,拨通了钱希的视频通话。
铃声只响了两下就被接起了。
屏幕亮起,钱希的身影出现在画面中。他似乎在书房,穿着深蓝色的家居服,背景是满满的书架,台灯散发着温暖的光晕。
他看到她的瞬间,眼神立刻变得清亮温柔。
他低沉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忙完了?”
“嗯,刚回酒店”
秦韵调整了一下姿势,让摄像头对着自己,“今天看到了好多厉害的老师!苏绣、木版年画、紫砂壶……”
她开始兴致勃勃地讲述今天的见闻,语气比平时活泼了许多,眼睛亮晶晶的.
“有一位做缂丝的奶奶,手艺真的太精湛了,经纬交错,跟画画一样……”
“还有还有,我看到一种很少见的草木染技法,颜色特别沉静古朴……”
“我跟一位做漆器的老师聊了很久,他对‘器’与‘用’的理解,给了我很多启发……”
她絮絮叨叨地说着,脸上带着沉浸在热爱中的光彩,语速比平时快,偶尔还会用手比划一下。
钱希没有打断她,只是安静地听着,目光专注地落在屏幕里那张神采飞扬的脸上。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她的变化,那种发自内心的开朗和自信,像阳光下的花朵,徐徐绽放,美得惊心动魄。
直到秦韵说得有些口干,停下来喝了口水,钱希才低低地笑了一声,语气带着毫不掩饰的宠溺。
“看来我们秦老师这次出差,收获颇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捏光的猫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捏光的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