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顾到一周之前,北京,紫禁城,皇宫御书房内。
崇祯皇帝坐在案牍边上,脚下是碎裂的花瓶,底下的太监瑟瑟发抖。
王承恩站立于朱由检不远处,看到皇爷起身连忙过去搀扶,朱由检挥了挥手,王承恩退下。
朱由检对着下面跪伏的骆养性说道“说吧,怎么回事?”
“禀陛下,诚隆商行被劫,锦衣卫接到消息后,立马派人去查探,经过现场的勘察,现场只留下尸体和凌乱的脚印,商队的钱财全部消失,根据尸体倒地的状态判断出商队护卫并没有形成有效的抵抗,而且锦衣卫对逃回来的幸存者秘密问询过,他们当时是前面探路的,突然出现了好几十人,直接冲向了商队,他们四个探路的人拼命的逃,只活下了两个人,据他们所说,这些劫匪并不像普通的山匪,除了全都蒙着面,身法像是练过,而且目的性很明确,就是商队护送的银子,具体的信息还需进一步调查。”
“目前银子和劫匪均不见踪迹,臣怀疑押送的人里有人告密,目前还在查办中。”
“骆养性,朕要你尽快查明这丢失的银两在哪,谁动的手,朕不给你具体的时间,朕只希望你尽快,否则朕不介意换一个指挥使,下去吧。”崇祯对着骆养性说道。
“是,陛下。”说完,骆养性缓缓退出了御书房。
随着骆养性走出御书房的门,朱由检重新坐在了案牍前,双掌覆于脸上,轻轻的揉了揉,缓解因长时间批阅奏折引起的劳累。
凤阳祖陵被焚毁,刚下罪己诏,本来是要从诚隆商行带回的资金先入内帑,再由内帑拨调给宣府的粮饷被劫,让这位皇帝陛下也不免多出几分憔悴。
“王伴伴,诚隆商行的事情你找人也盯着一下,这一百四十多万两不可能就这么消失。”朱由检说着,便想到诚隆商行目前是交予王承恩打理。
知道的除了锦衣卫部分人剩下就是王承恩,而且商行盈利入账都是私下入内帑。
否则朝中大臣要是知道,奏折又是与民争利,不该如此,否则什么国将不国,离亡国不远矣。“对了,不要让太多的人知道商行的事情,朝中那群老家伙也甚是烦人。”
“是,皇爷,在商行出事的时候,小的已经派人去了。”王承恩说道。
“嗯,有消息就告知朕。”
一百四十万两银子,这是很大的一笔钱财,户部都没有这么多银两,这是自己变卖了多少宫中物品,暗中还有锦衣卫的保驾护航才积攒的这么多。
自从崇祯三年,陕西灾荒,派遣御史吴甡前去赈灾,朝廷能给出的也就十万两,其余的钱还是吴甡在陕西找到富户一家一家募捐得来的。
勉强救助了二十几万的灾民,可是还欠着边军二十七个月的军饷。
自那时起,崇祯就吩咐身边的王承恩建设商行,变卖宫中物品,然后让锦衣卫秘密给这家商行帮助。
五年攒下的这么的银两被劫匪抢走,怎能不气。
崇祯有时候也会想,当时是不是应该留着魏忠贤,有他在,钱财能获得更多,能制衡百官,至少百官现在不敢这么肆无忌惮。
要不然现在自己也不至于处处受制,但是已经除掉了魏忠贤,再后悔已经晚了,还好自己目前还保留着锦衣卫。
其实锦衣卫在崇祯年间并未被裁撤,朱由检登基后对锦衣卫的职能进行了限制,目的是为了清算阉党,顺势削弱依附魏忠贤的锦衣卫势力。
其次便是削减编制,北镇抚司编制压缩一半有余,以减少朝廷开支。
然为更多节省财政,裁撤全国驿站三成,至大多数因驿站而活的驿卒失去生活方式,也是导致陕西农民起义的原因之一(李自成也是裁撤的驿卒之一)。
朱由检为了防止宦官干政,东厂权势大减,锦衣卫失去制衡变成了皇帝执掌的势力,骆养性就是现锦衣卫指挥使同知。
第二日,北京,皇极殿内(明初称奉天殿,嘉靖后改称皇极殿又称太和殿),今日是大朝会,崇祯帝朱由检端坐于龙椅上,俯看众臣。
“启奏陛下,卢将军已率其天雄军征讨逆贼张献忠。”临时接任兵部尚书的梁廷栋走出队列,对着崇祯奏道。
“好,户部做好后续粮草,不可懈怠,另擢升卢象升为右副都御史兼湖广巡抚。”压在崇祯头上的郁气消散了不少。
自逆贼高迎祥破凤阳,焚祖陵,杀守监,自己下罪己诏,处死凤阳巡抚杨一鹏,撤了张凤翼兵部尚书一职。
这群乱匪就成了崇祯的心头刺,现如今,卢象升已出兵剿叛逆,就待后续军情了。
“陛下,黄河决堤,山东出现灾情,陕甘豫出现蝗灾,山西潞安府爆发鼠疫。”这时,户部尚书毕自严说道。
“现户部财政紧缺,各地爆发灾情,外加战事叠加,户部无法支出如此巨大的物资与钱粮。”
朱由检本因卢象升去剿匪略好的心情,因户部尚书的灾情报告,心立即沉入谷底:“待大朝会后,着内阁首辅温体仁和众内阁成员及六部官员于乾清宫商讨,拟定章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掘明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掘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