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在翻阅一批标注为“师祖云游札记”的旧稿时,她发现了些许不同。这位不知名的师祖似乎偏爱记录各地发生的奇闻异事、民间传说,其中不少带有神怪色彩,光怪陆离。林若雪本欲快速掠过,却忽然被其中一页所述吸引。
“……至幽州,闻当地有‘影木’之传说。言深山中生异木,其影不随日光而移,入夜反显,窥之可见人心鬼蜮。官府屡禁不止,愚民奉若神明,甚有以童男童女祭者……余察之,乃邪教‘影尊’所为,以迷药幻术惑众,其徒众身形飘忽,善匿踪,刺探消息无孔不入,似与州府吏员有染……叹哉,煌煌青天之下,竟容此魑魅魍魉横行……”
“影木”?“影尊”?善匿踪,刺探消息,与吏员有染?
林若雪的心猛地一跳。这几个词,与“暗影卫”似乎有着某种模糊的关联!虽然年代看似久远(札记纸张泛黄,墨迹古旧),但这是她目前找到的最接近的一条线索。她立刻将这本札记仔细收好。
继续翻阅,又找到几本清虚子亲笔所书的游记札记,时间跨度长达数十年。她如获至宝,沉浸其中。清虚子的笔记如其人,文字简洁平和,却于细微处见真知。他记录山川壮丽,也记录民生多艰;记载道友交流,也记载江湖风波。
在一本皮质封面、略显破旧的笔记中,她找到了关于其自身武功的一些感悟,其中竟真的提到了“玄阴”二字!
“……遇一异人,功法至阴至寒,掌出带玄冰之气,中者血脉凝滞,如坠冰窟,歹毒无比。其自称‘玄阴一脉’,然路数邪诡,非正道所为。与之论道三日,彼执念于‘绝对之静’,谓万物寂灭方为永恒,已入魔道……终不欢而散。叹其才,惜其路歧……”
“玄阴一脉”!功法至阴至寒,掌出带玄冰之气!
这与师父所中的“九幽寒煞”,以及其推测的暗影卫“玄阴叟”的“玄阴指”,特征高度吻合!虽然笔记中并未提及“暗影卫”三字,但这“玄阴一脉”显然真实存在,且功法阴毒诡异。
林若雪的心脏怦怦直跳,仿佛抓住了迷雾中的第一根丝线。她强压下激动,继续往下看。清虚子在这段记录后,还写下了几句关于化解阴寒内力的心得,提及“需以至阳至刚之力徐徐化之,或寻‘地火莲子’、‘烈阳草’等天地奇珍,然此类之物可遇不可求……”
这印证了墨尘之前的说法,也让她对救治师父的难度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她将这本笔记郑重收好。
随后,她进入了最可能藏有隐秘的区域——“杂闻野史”与“前朝旧档”。
这里的书籍更加杂乱无章,许多甚至没有标题,只是胡乱堆放在一起,积满了厚厚的灰尘。纸页脆黄,字迹模糊,充满了岁月侵蚀的痕迹。
林若雪挽起袖子,不顾灰尘,耐心地一本本翻检。许多所谓的“秘闻”荒诞不经,如同志怪小说,她只能快速跳过。但也有一些残篇断简,似乎隐藏着历史的碎片。
她找到一本似乎是从某部更大卷宗上脱落下来的残页,上面用极其工整却冰冷的馆阁体记录着一些事件,没有任何情绪色彩,如同冰冷的案牍:
“……癸亥年,七月初三,御史王璞上本弹劾户部侍郎李铎贪墨漕银,证据确凿。帝震怒,下旨彻查。初七,王璞于府中暴毙,死因不明。现场留有黑色令牌,绘狰容,非制式。仵作报,其体表无伤,五脏俱碎,疑为极高明之内家掌力所伤,阴寒入骨……案悬置,后不了了之。”
“癸亥年”?林若雪迅速回想,那大约是三十多年前。黑色令牌,绘狰容?这像极了幽冥令!王璞弹劾漕银贪墨,旋即被疑似幽冥阁的高手以阴寒掌力杀害灭口?而案子最终悬置?
这无疑是一条极其重要的线索!它将幽冥阁(或类似组织)的暗杀行为与朝堂斗争、漕运贪腐直接联系了起来!虽然依旧没有提到“暗影卫”,但这种行事风格,与师父的推测何其相似!
她的手微微颤抖,小心地将这几张残页抚平,收入怀中。
继续寻找,她又发现了几份零散的前朝边关军报抄件。其中一份提到了北狄某次异常的军事调动:
“……狼主亲卫‘金帐狼卫’反常南移至秃鹫原一带,似与寻常秋季劫掠不同,按兵不动,疑有他图。然边军多处岗哨遭神秘清除,讯息传递受阻,未能探明其具体意图……有溃兵言,曾见黑衣中原人与狄首密会于月夜,然语焉不详,无法取信……”
黑衣中原人?与狄首密会?
林若雪的目光骤然锐利起来。这份军报的年代与王璞案相差不远。北狄异常调动,边军哨卡被神秘清除,又有黑衣中原人出现的传闻……这一切,似乎勾勒出了一条模糊却令人不寒而栗的脉络——在那个时期,就可能已经有中原的势力与北狄王庭暗中勾结,其所图,绝非小可!
她仿佛看到了冰山下的一角,巨大而幽暗,令人心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七星侠影:侠义风云录请大家收藏:(m.qbxsw.com)七星侠影:侠义风云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