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取挂号信或汇款单,必须盖手戳,邮递员要拿回执,否则不给单子。
拿了汇款单还得去乡里或县里的邮局取钱,远没有现在微信转账这么方便。
在那个通信不发达的年代,汇钱、寄信动不动就要十天半个月。
刘大妈一瘸一拐地来到大队部,取回了汇款单。
大喇叭一喊,全屯子都听到了消息,大家纷纷议论:老刘头的子女都在本屯,却不愿赡养老人,这钱是谁汇的?
而且数额不小,有500块——那时城里吃商品粮的工人一个月工资还不到100块钱。
如果说屯里人只是诧异,那老刘头那几个子女简直就是震惊。
消息很快传到了他们耳朵里,都觉得不可思议。
更让他们坐不住的是,一个月后,大喇叭又响了:又是一张500元的汇款单!
这下子女们纷纷涌到父母家,追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刘头告诉他们说:“解放前我有个哥哥去了香港,后来成了大老板。
早年联系不上,前些日子我托人给他捎了信,说我们老两口生活困难,动弹不了。
你们大爷决定每月给我汇500块钱。”
几个子女一听,眼睛都放光了。
从那以后,他们变得异常孝顺,争着抢着照顾老人。
过了一年多,老两口的身体更加虚弱,几乎下不了床。
老刘头对子女们说:“你们好好伺候我们这最后一段日子,等我们走了,就去找老赵叔。
这一年多的汇款单我都放在他那儿,到时候你们兄弟几个平分。”
又过了几个月,老刘头和老伴相继离世。
子女们好好安葬了他们,办完后事,就迫不及待地找到老赵书记,要取汇款单换钱。
老赵书记不紧不慢地点上一袋烟,说道:
“你们这几个不是把老人照顾得挺好吗?我替你们爹妈谢谢你们了。”
接着他脸色一沉:
“但那汇款单是假的!根本没什么汇款单!
当时我看你爹妈太难了,才想出这个招,让你们主动伺候他们。
我跟你爹妈商量好,托我在哈尔滨的老战友让他儿子每月寄一张假汇款单,然后故意用大喇叭广播,就是让你们这几个败家玩意听见!”
老赵书记越说越气:
“我就是要用这法子治治你们!你们真是畜生!
有你们这样的子女,是爹妈的悲哀,也是人间的悲剧!
你们自己想想,等你们老了,子女也不管你们,你们怎么办?!”
听到这里,老刘头的子女们又羞又愧,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他们终于后悔了,想起父母苦熬一辈子,把七个孩子拉扯大,没一个冻着饿着。
结果二老晚年没享过一天福,这简直是造孽!
大儿子忽然想起一件事:
有一次他家吃饺子,七岁的儿子偷偷给爷爷奶奶送了一盘。
老大媳妇发现后,逼着孩子去要回来。
她领着孩子到老两口家门口,正好看见老太太在喂老头吃饺子。
老两口看见大儿媳妇,嚼也不是吐也不是,满脸惶恐。
再一看孙子在哭,肯定是送饺子惹的祸挨了打。
刘老太怯生生地把剩下的大半盘饺子递过来……
想到这,老大狠狠瞪了媳妇一眼,其他兄弟姐妹也都低下了头。
他们真希望父母能再活过来,好好包一顿饺子让二老吃个够。
但已经不可能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老赵书记看着这些不孝子女无地自容的样子,骂道:
“你们这些瘪犊子!我要不是大队书记,非用镐把抡死你们!
看看你们这熊样,再看看你们的孩子!你们老了他们能养你们?
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你们就等着遭报应吧!
我早就想揍你们了,可你爹妈拦着,说‘别打,他们毕竟是孩子,早晚会懂事的’——
还孩子?老大你都五十多了!你爹妈到死都把你们当孩子!
你们哪一个配得上‘人’字这两撇?滚!都给我滚!别脏了我的屋子!”
说完拿起笤帚就抡,连灰带渣地把他们赶了出去。
老刘家这几个子女灰头土脸地溜走了。
喜欢东北那些灵异事请大家收藏:(m.qbxsw.com)东北那些灵异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