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15日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燕京郊外的薄雾,洒在沐言电子厂崭新的玻璃幕墙上。李沐言站在厂区中央的旗杆下,看着"沐言科技研发中心"的铜牌被工人小心翼翼挂上主楼大门。铜牌在朝阳下泛着沉稳的光泽,倒映出他微微泛青的眼圈——为了今天的搬迁,他已经连续熬了三个通宵。
"所有服务器都调试完毕了。"王鑫小跑过来,手里还攥着一把网线钳,"就是研发中心的咖啡机还没通电,这帮程序员已经在抗议了。"
李沐言轻笑一声,从公文包里掏出张门禁卡:"让后勤部去仓库取两台备用咖啡机,密码是你生日。"他抬头看向正在卸货的卡车,"子怡那边进展如何?"
"财务部的保险柜刚运到,她正带着周敏清点账本。"王鑫推了推眼镜,突然压低声音,"不过保安队长报告,凌晨有辆无牌轿车在厂区外围转了四圈。"
两人目光同时转向东南角的监控塔。那里原本是普通岗亭,现在已被改造成全天候运转的安保中心,八块液晶屏实时显示着厂区每个角落,红外摄像头能清晰捕捉百米外的车牌号。
"告诉兄弟们,最近三个月所有进出车辆都要登记底盘号。"李沐言拍了拍王鑫的肩膀,"特别是送货司机,全部办理临时指纹门禁。"
研发中心三楼,张舒窈正指挥工人摆放弧形办公桌。这些特制的桌子像花瓣般环绕着中央的透明机房,里面整齐陈列着二十台原型机主板。
"专利局的回函。"她将信封递给刚进门的李沐言,"我们的触控交互方案已经通过初审,但处理器架构还有三个技术点需要补充说明。"
李沐言抽出文件快速浏览,眉头渐渐舒展:"比预期顺利。让王鑫今天就把测试数据整理出来......"话未说完,窗外突然传来清脆的"啪嗒"声。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何紫瑜踩着人字梯,正在落地窗前悬挂一串淡蓝色风铃。阳光透过玻璃将她的身影投在地面上,与电路板设计图重叠在一起,竟有种奇妙的和谐感。
"风水局。"她得意地晃了晃手中的罗盘,"这个方位挂风铃,能助研发灵感源源不断。"
工人们哄笑起来,李沐言却认真地点点头:"有道理。曲晶晶,记得在招聘简章里加一条——建筑风水学优先。"
办公室顿时活跃起来。有人开始往茶水间搬运成箱的速溶咖啡,调试员们争抢着靠窗的工位,法务部的姑娘们则围着张舒窈讨论专利文件的摆放位置。在这片嘈杂中,李沐言悄悄按下了总裁办公室的灯光开关。
柔和的暖光瞬间铺满整个空间,照亮了墙上那幅放大的照片——2004年数学竞赛后,浑身湿透的他与张舒窈在救护车旁的合影。照片下方的小型保险柜里,锁着网吧开业时的第一张收据、蔬菜配送公司的第一本账册,以及京都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复印件。
下午三点,招聘会在厂区礼堂准时开始。曲晶晶穿着利落的职业套装,正向黑压压的应聘者介绍福利待遇:"......除了六险一金,公司还提供技术移民推荐名额。"
最后一排的刘子怡微微皱眉,小声问李沐言:"我们什么时候有这个政策了?"
"刚决定的。"李沐言翻开应聘者名册,在几个重点名字旁做了标记,"王鑫说芬兰有个芯片专家团队,得先给人盼头。"
突然,礼堂侧门被推开。一个穿褪色牛仔裤的年轻人径直走到前排,将U盘插入演示电脑。投影幕布上立刻跳出段炫目的动画——机械臂正在组装微型电路,每个动作都精准到微秒级。
"燕大机械自动化研二学生,想要应聘产线调试岗。"年轻人的声音有些发抖,但眼睛亮得惊人,"我设计的这个算法,能把贴片机效率提升15%。"
李沐言与王鑫交换了个眼神。这个叫陈默的应聘者,简历上明明写着"无相关工作经验"。
"为什么选择我们?"刘子怡突然发问。
陈默深吸一口气:"上个月规划局官网改版,我逆向分析了前端代码。"他指向投影,"这个动画用的就是你们系统的三维引擎。"
礼堂一片哗然。李沐言站起身走向讲台,在众目睽睽之下拔出U盘插入自己手机。三秒后,沐言OS的界面上跳出"算法验证通过"的提示。
"明天早上八点,无尘车间报到。"他将U盘还给目瞪口呆的年轻人,"记得穿防静电服。"
暮色降临时,厂区西北角的员工宿舍亮起星星点点的灯光。李沐言独自走在刚铺好的柏油路上,手里拿着安保中心的巡检报告。报告显示,今天共有七批可疑人员在厂区外围拍照,其中两批带着专业测量设备。
"李总!"安保队长从监控塔跑下来,递过一台数码相机,"东侧围墙抓到个记者,相机里有研发楼的照片。"
李沐言翻看着删除记录,突然停在某张照片上——画面里,陈默正在礼堂调试投影仪,而背景的玻璃幕墙隐约反射出服务器机房的轮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同美女们共建星辰大海请大家收藏:(m.qbxsw.com)重生:同美女们共建星辰大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