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未停,时间未被浪费。 最终,灯光组熬夜钻研,在计划预留的缓冲时间内成功攻克了光效难题。
难题二:情绪崩溃。拍摄金婉仪(陈小纭 饰)一场极度恐惧的哭戏时,巨大的压力和代入感让陈小纭连续NG十几次,情绪彻底崩溃,躲在角落哭泣,无法继续。
李扬果断叫停了拍摄。
他没有指责,而是宣布休息半小时。
他让宋轶过去安慰陪伴陈小纭,自己则立刻和张晓龙、摄影师讨论起下一个镜头的机位和调度,仿佛刚才的中断只是计划的一部分。
半小时后,陈小纭情绪逐渐平复,在宋轶的鼓励下重新回到镜头前。
这一次,她将自己真实的崩溃感融入表演,一条通过。灵活的调度和人性化的管理,确保了核心演员的状态和整体进度。
难题三:道具穿帮。
一场戏拍完,场记在当晚的粗剪回放中发现,背景书架上一本书的书名过于现代,是一个致命的穿帮。
“日清日毕”制度发挥了巨大作用。
问题在24小时内被发现。
李扬立即调整次日开工顺序,第一件事就是补拍那个镜头的正确角度。
一个小失误被迅速扼杀在萌芽状态,避免了日后可能耗费巨大成本的重拍。
每一天,李扬都如同乐队的指挥,既要保证自己的“演奏”(表演)精准无误,更要确保每个“声部”都在节奏上。
他的绝对专注和对计划的坚定信念,感染了所有人,成为了团队的定心丸。
第12天,傍晚。
片场内弥漫着疲惫而紧张的气氛。
当天最后一个镜头——金承宗(张晓龙 饰)在暗房微光下,眼神复杂地凝视着刚刚显影的罪证照片——拍摄完成。
“咔!”
李扬的声音有些沙哑。
全场寂静,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目光投向场记。
场记低头飞快地核对着计划表和拍摄日志,然后抬起头,脸上带着难以置信的喜悦,用尽力气大声宣布:“第12天,计划内镜头——全部——完成——!”
瞬间的寂静。
随即,“轰”的一声,片场爆发出巨大的、如释重负的欢呼声和掌声!
摄影师扔掉了帽子,灯光师互相击掌,王紫逸直接跳起来,狠狠抱住了身边的剧务:“牛逼!计划真牛逼!扬子真牛逼!”
张晓龙老师脸上露出了疲惫却无比欣慰的笑容,他走到李扬面前,真诚地说:“李导,你做到了。这十二天,是我经历过最高效、最专注的拍摄周期之一。这份计划,功不可没。”
吴越老师也走过来,言简意赅却分量十足:“谢谢你,导演。这计划让我心里特别有底。”
这是她罕见的直接赞扬。
王传君若有所思地看着计划表,喃喃道:“看来精确的计划非但不扼杀创作,反而能提供更安全、更自由的创作空间…”
陈小纭激动地眼圈发红,对着周围的工作人员不住鞠躬:“谢谢大家,谢谢大家没放弃我…”
宋轶走到李扬身边。
她没有说话,只是看着他,眼睛里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有为他成功的骄傲,有共同奋战后的疲惫,更有一种“我果然没看错人”的深切认同与难以言喻的柔情。
所有的压力与辛苦,在计划如期完成的这一刻,都化为了巨大的成就感和对李扬无条件的信任。
团队的情绪经历了从怀疑、到紧张、到疲惫、再到此刻的狂喜与信服。
他们对计划的信任,对李扬领导力的认可,以及一种“我们能成”的磅礴自信心,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当晚,李扬独自坐在房间。
他在那份已被翻得卷边的计划表上,“第一阶段”的末尾,郑重地打上了一个勾。
他没有加入外面的庆祝,而是轻轻呼出一口气,翻开了计划书的下一页——“第二阶段:外景与重头戏”。
他的眉头微微锁起。
内景的攻坚战虽胜,但接下来的挑战,才是真正的硬仗。
户外不可控的因素更多,情绪消耗更大的重头戏密集展开。
然而,此刻的他,背后不再是一支充满疑虑的队伍,而是一支经历了成功淬炼、信心爆棚、凝聚力空前的虎狼之师。
他看向窗外,南京的夜空下,这座城市依旧沉默而厚重。
但李扬的眼中,只剩下沉静如水的坚定和迎接下一场战斗的锐利锋芒。
第一阶段的胜利,为他赢得了无比的权威和信任。
接下来的硬仗,他已做好准备。
喜欢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