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南京,热浪蒸腾。
特种大队训练场上,汗水早已经把迷彩服浸透,却无一人松懈。
今天是李扬和吴晋在部队的最后一次训练,整个大队都弥漫着一种特殊的氛围。
四百米障碍场边围满了队员,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个飞驰的身影上。
高低墙前,李扬一个干净利落的蹬踏翻越,动作流畅得如同演练过千百遍;
独木桥上,他的身形稳如磐石,速度却丝毫不减;
深坑障碍处,他独创的侧身翻滚技巧让在场的老兵都暗自赞叹。
"1分28秒!"
计时员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
这个成绩不仅刷新了大队纪录,更是建队以来最好的成绩。
场边顿时炸开了锅。
"我的天,这真的是才来两个月的导演吗?"
一个年轻队员喃喃自语。
刘猛苦笑着摇头:"上周我拼了命才跑到1分35秒,还以为能追上他了。"
王雷拍了拍他的肩膀:"认命吧,这家伙就是个怪物。"
吴晋站在人群外围,眼神复杂地看着被队员们围在中间的李扬。
这两个月来,他亲眼见证了一个奇迹的诞生。
从最初自己手把手教李扬格斗基础,到现在两人对练时已经难分胜负。
这种进步速度让他这个武术冠军都感到震惊。
"怎么,有压力了?"
赵铁柱不知何时来到他身边。
吴晋深吸一口气。
"队长,说实话,我从小到大在武术队,见过不少天才。”
“但像李扬这样的......"他摇了摇头,"已经超出我的认知范围了。"
赵铁柱望向训练场上那个身影,语气深沉。
"这两个月,他改变了我们很多人的看法。"
确实,李扬的存在,让整个特种大队陷入了一种既钦佩又"痛苦"的复杂情绪中。
食堂里,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
"今天李导又破了哪个项目的纪录?"
"别提了,射击考核三十发子弹全部十环,连王雷这个狙击手都被比下去了。"
训练间隙,总有队员半开玩笑地抱怨:
"李导,您这是要逼死我们啊!”
“一个导演把成绩提到这种程度,让我们这些职业军人怎么活?"
"就是,您这成绩要是传出去,其他部队还以为咱们大队的训练强度不够呢!"
但玩笑归玩笑,每个队员心里都清楚。
正是李扬的存在,激发了他们更强的训练热情。
整个大队的训练成绩在这两个月里普遍提升了10%以上。
最让吴晋感慨的是格斗训练的变化。
记得刚来时,李扬连最基本的防守姿势都要他反复纠正。
而现在,两人对练时,李扬已经能够凭借出色的学习能力和反应速度,和他打得有来有回。
"你这学习速度太可怕了。"
有一次对练结束后,吴晋忍不住说。
"我练了二十多年的功夫,你两个月就追上来了。"
李扬擦着汗,笑了笑:"是你教得好。而且,我离你的水平还差得远。"
这话让吴晋沉默了。
他明白李扬不是在谦虚,而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虽然表面上看两人打得不相上下,但他能感觉到李扬在招式的火候,时机的把握上还有欠缺。
可即便如此,这种进步速度已经足够惊人。
离别的前一天,赵铁柱特意组织了一次综合性考核。
在五公里负重越野中,李扬跑出了21分05秒的个人最好成绩;
射击考核更是打出了三十发子弹全部十环的完美表现。
当晚的欢送会上,刘猛举着饮料杯。
他半开玩笑地说:"李导,说真的,你要不要考虑转行?”
“以你的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在特种部队发展肯定前途无量。"
王雷也附和道:"没错,你这成绩要是去参加军区比武,准能拿名次。"
李扬笑着摇头:"我的战场在另一个地方。不过这两个月的经历,我会永远铭记。"
吴晋坐在一旁,看着被队员们团团围住的李扬,心中百感交集。
这两个月,他不仅见证了一个真正的李扬,对潜能二字也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他从小习武,一直以为天赋就是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
直到遇见李扬,他才明白,真正的天赋是学习的能力,是永不止步的进取心。
第二天清晨,当李扬和吴晋背着行囊走出军营时,外面静悄悄的。
那些曾经信誓旦旦要拍到李扬"狼狈离开"的娱乐记者,在蹲守两周无果后早已散去。
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李扬不仅坚持了下来,还成为了特种大队的一个传奇。
营区大门前,赵铁柱带着全体队员列队相送。
"这两个月,你们让我改变了对很多事情的看法。"
赵铁柱郑重地向两人敬了一个军礼,"期待在银幕上看到你们的作品。"
全体队员齐刷刷地敬礼,这是军人最高的礼节。
回程的车上,吴晋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景色,突然开口:"李导,谢谢你。"
"谢我什么?"李扬有些诧异。
"谢谢你让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潜能。"
吴京的语气十分认真,"这两个月,我从你身上学到的东西,比过去几年都多。"
李扬微微一笑:"我们互相学习。《战狼》这个项目,现在才真正开始。"
车子驶向远方,身后的军营渐渐消失在视野中。
但对李扬和吴京而言,这段珍贵的经历将成为他们创作路上最坚实的基石。
带着特种部队淬炼出的钢铁意志,他们将要在银幕上谱写一首铁血战歌。
喜欢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