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映室的灯光亮起,掌声持续了整整三分钟。
中影集团的韩三坪第一个站起身。
他紧紧握住李扬的手。
“我知道,你一定会拍出一部好电影,但没想到《战狼》会这么好!”
北京文化的代表张苗,也难掩激动之情。
“李导,这部电影完全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无论是动作场面还是情感表达,都达到了国际水准。”
李扬微笑着感谢众人的赞誉。
他心里清楚,真正的较量这才刚刚开始。
韩三坪将李扬和北京文化代表张苗请到了一间僻静的办公室。
红木茶几上早已备好热茶,窗外是北京华灯初上的夜景。
“李扬,说说你的想法吧。”
韩三坪开门见山。
“现在,电影拍完了,接下来该怎么让它与观众见面?”
李扬端起茶盏,不急不缓地品了王一口。
目光在韩三坪和张苗之间流转。
他注意到张苗的神情,略微有一些紧张。
这位北京文化的代表,此刻正肩负着为公司在新领域开疆拓土的重任。
北京文化前身是做旅游的,在原时间线上,要到2010年才转型做影视。
没想到,可能是他的至来,产生了蝴蝶效应,北京文化居然提前一年多就开始转型了。
“三爷,张总。”
李扬放下茶杯。
“在讨论具体方案前,我想先分享一个数据。”
“截至目前,全国银幕数已经突破了6000块,这近一年来,增长了很多。”
在李扬的记忆里,原来的时间线上,2008年的全国银幕数只有4000多块。
难道……
这也是他产生的蝴蝶效应?
韩三坪微微点了点头。
“这还要感谢你的《南京照相馆》。”
“你那六亿票房的成绩,让整个行业看到了中国电影市场的潜力。”
“这不到一年的时间,中影和其他院线,不仅在各一、二线城市加大的银幕的投放,今年在三、四线城市也是加速布局。”
此时,张苗突然接过话茬。
“这正是我今天想提出发行策略的原因……”
他顿了顿,说出了一个李扬意料之中,三爷意料之外的发行策略。
“我们北京文化愿意为《战狼》提供四亿票房的保底发行。”
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
李扬表面平静,内心却了然一切。
他特意将北京文化拉入这个项目,等待的就是这一刻。
在原来的时间线上,北京文化此时还是一家旅游公司。
或许是因为他的出现,这只蝴蝶轻轻扇动翅膀,让这家公司提前一年多开始了向影视的转型。
作为一个新入局的玩家。
在中影已经进行大额投资的情况下。
北京文化想要获得更多的收益,只能在发行上下功夫。
而这四亿保底的提议,正是他们在发行领域打出的一张王牌。
所谓保底发行,即是发行公司对于投资方或制作方作出的票房承诺。
如果影片最终没有达到发行方保底票房数字,发行方仍需按照此数额分账给对方。
“四亿保底意味着……”张苗继续解释。
“无论电影最终票房如何,青锋影业都能在上映前先获得一笔可观收益。”
“如果电影失利,制作方将承担的风险,是最小的。”
李扬哈哈大笑起来:“张总,你这对《战狼》,比我自己还自信啊!”
对于四亿保底,李扬当然乐见其成。
但……
其它人就未必!
他注意到韩三坪脸上掠过一丝不悦。
这位中影的掌舵人显然对北京文化的提议感到不满。
保底策略表面上看,对制作方青锋影业很有吸引力,但对中影这样的大投资方却不太友好。
一来发行权被分走,二来分红权也被稀释。
要想保住自己的利益,中影就不得不加入保底。
而这意味着更多的资金投入,完全不在他原本的计划之内。
李扬理解韩三坪的顾虑。
在北京文化提出保底之前,中影作为主要投资方,在发行和分红上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而现在,北京文化的介入,无疑打破了这种平衡。
张苗当然也明白这一点。
他之所以抢先抛出保底方案,正是因为若等韩三坪先表态,再说出不同方案。
那就显得是在与韩三爷针锋相对。
先发制人,至少还能解释为对《战狼》发行思路的不同理解。
“四亿保底,这个数字很诱人。”
李扬缓缓开口,打破了僵局。
“但我更感兴趣的是,北京文化准备如何把这四亿票房实现出来?”
李扬有着后世的记忆,他当然清楚北京文化能做什么。
他这么问,只是要引导话题到自己想要的方向。
让三爷清楚,北京文化的加入,并不会影响到中影的收益。
张苗精神一振:“我们将调动公司全部资源,在一二线城市进行全方位宣传。我们计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