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映这一夜,李扬无眠。
他在等待舆论的发酵与排片的反馈。
未来短短几小时,将决定《战狼》的命运。
中影大楼十四层的套房内,李扬站在落地窗前,俯瞰着北京的夜景。
中影特意为他准备的这套房间舒适奢华,但他却没有丝毫睡意。
从此刻到明天早上8点,这短短的七八个小时,可能是《战狼》最关键的时期。
他知道,首日票房数据固然亮眼,但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
窗外,北京城的灯火如星河般蜿蜒伸展。
李扬的脑海中回荡着今晚取得的那些惊人数据。
19.5%的排片占比,
65.1%的上座率,
108万观影人次,
2700万首映票房。
这些数字在2008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堪称奇迹。
中影的排片他已不用担心,既有协议约束,再加上今日数据的佐证,中影没有理由不履行承诺。
但其他院线呢?
那些一开始对《战狼》持怀疑态度、甚至暗中减少排片的院线经理们,在看到今晚的数据后,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李扬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浏览各大电影论坛和刚刚兴起的社交媒体。
他知道,在这个信息时代,观众的即时反馈比任何宣传都更有力量。
随着深夜的降临,关于《战狼》的讨论在互联网上呈现爆发式增长。
在豆瓣电影板块,《战狼》的页面下短评数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
“燃爆了!看完《战狼》从影院出来,恨不得马上参军保家卫国!”
这条评论在短短两小时内就收获了上百个赞。
“吴晋太拼了!那个水下长镜头看得我憋气都难受,据说他差点溺水,这才是真正的演员!”
“谁说主旋律不能好看?《战狼》证明了我们也能拍出属于自己的硬汉电影!”
“全场最佳,‘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听到这句台词,整个影厅都沸腾了!”
同时,一些专业影评人也连夜发布了长篇评论。
“《战狼》的成功在于它成功融合了类型片元素与主流价值观。
影片中直升机的轰鸣、装甲车的呼啸、特种兵的贴身肉搏……
这些过去只在好莱坞大片中看到的场面,如今出现在了国产电影中。”
“李扬导演用真飞机、真坦克,3万发子弹货真价实地打了出去,为观众营造了逼近真实的现场感。
这种诚意,在当下的国产电影中实属罕见。”
在刚刚兴起的人人网和QQ空间,年轻观众的表现更为直接。
“兄弟们,明天二刷走起!支持国产硬汉电影!”
“看完《战狼》只有一个感想,吴晋太man了!这才是真正的男神!”
“那个卓亦凡,其实挺可爱的,从纨绔子弟到热血战士,转变很自然。”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
“剧情有点扯,一个特种兵干掉那么多雇佣兵,太个人英雄主义了吧?”
“有些细节不够严谨,比如脚踩地雷和调戏女军官的桥段。”
但这些批评的声音很快就被更多的支持所淹没。
网络舆论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
《战狼》正在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李扬的手机在深夜依然响个不停。
最先打来的是上海联合院线的王总。
“李导,恭喜啊!今晚的数据太惊人了!
我们决定明天把《战狼》的排片从20%提升到35%,黄金时段给到55%!”
接着是广州大地院线的负责人。
“李导,我们低估了《战狼》的潜力。
明天我们会在广州地区增加30个场次,全部安排在黄金时段。”
就连之前最不看好的几家院线,也纷纷致电表示要增加排片。
一位院线经理坦诚地说。
“李导,我承认我看走眼了。
但观众用脚投票,我们只能跟上。”
凌晨三点,李扬收到了一份初步的排片统计。
明天,《战狼》在全国的平均排片率将从首日的19.5%跃升至38.7%,几乎翻了近两倍。
这个数字在2008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是前所未有的。
第二天早上8点,李扬准时出现在中影作战大厅。
虽然一夜未眠,但他的精神却异常清醒。
整个大厅中洋溢着一种既疲惫又亢奋的氛围。
工作人员个个眼圈发黑,但眼中都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王紫逸第一个冲上来,手里拿着平板电脑,激动地诉说着网上各种正面又好笑的舆论。
“扬子,你猜网友给你起了什么外号?
‘最帅导演’!说你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要靠才华!”
“还有这个,‘李扬的黑化之路’。
把你《南京照相馆》时期和现在的剧照对比,说你从白面小生变成了硬汉型男!”
宋轶在一旁微笑补充。
“我的影迷会里都在讨论,说我在电影里的表现打破了他们对我只能演文弱女子的印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